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建立金廈海域救難能量乃當務之急

發布日期:
點閱率:600
字型大小:

小三通政策實施後,便捷的金廈海運線成為我國最繁忙的渡輪航線,年運旅次預估今年將突破120萬人次。如此頻繁的船班與巨大的客運量,中間卻無任何海上遇難救險機制屏障,旅客安危只能自求多福?
俗話說:跑馬走船三分險。海上遇難風險較陸地上更大,且渡輪遇難事件具有不易救援、救助傷患人數大之特性,其權責自非地方層級之縣府所能負擔。過去金廈海域曾發生過「同安號火燒」、「中興航空救難直升機墜海」,以及「五名國中生溺水」等海難事件,探究其救援過程與結果,顯見地區海難救險能量著實不足。隨著海上遇難事件不斷發生,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損失,中央政府卻仍無視海難救援能量建立與演練實施之重要性,頗令人遺憾與不解,難道是燒掉的船、遇難的人不夠多,不足以吸引中央政府的關心?
在五名國中生溺水事件發生時,我們曾明確指出,金門地區海上救難能量不足之缺失包括:一、救難船隻數量少且噸位小;二、耐浪性不足不具備惡劣天候出勤救險能量;三、缺少專業人員與指揮協調機制;四、缺乏空中搜救之直升機等四大問題。
縣府亦多次明確指出,金門現有之救援能力及設備嚴重不足,若不幸發生任何海難事故,均有待外部資源之協助,而受限於金門和台灣本島之距離,緊急救援人力、設備若從台灣馳援,恐是緩不濟急。
政府目前提倡「海洋興國」政策,但單就金門海域之海洋事務,不論是領海基線之公布、海域執法與海難救助能量之建立,中央之政策均與地方實際需求嚴重脫節,亦不符合民意期盼。容或船隻有所謂管轄權,牽涉到敏感的主權問題,但海難救助是目前金廈海域最重要的議題,且交通部批准之大陸中遠集團大型客輪「中遠之星」,已於11月19日從廈門首航基隆,開通了基隆-廈門、台中-廈門的定期航線,使得海難救險需求已經放大到整個海峽,建立金廈海難救險機制與救援能量,不僅是金門海域所需,也已經是海峽中線以西海難救助能量的基地,政府實應加以重視,也才能藉此彰顯我國主權的意義。
依據災害防救法,我們認為,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應提出金廈海域空難、海難交通事故之災害防救計畫,並儘速撥補大型救難船艦與直昇機建立在地海難救助能量。
此外,「救難無國界」已是當今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殷盼中央政府應盡全力做到以下三項:一、支持縣府提出的「小三通航線兩岸海難救助協作演練」,透過實際演練確定現場之指揮權,及狀況發生之及時因應;二、整合兩岸建立海難救助機制以因應海峽開放客運渡輪之救險需求;三、派遣海巡署「金門艦」及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直升機進駐金門以建立海上救難能量。唯有如此方為金門之福,方為國人之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