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移撥軍事營區據點規劃打響金門旅遊品牌﹗
軍事資源為金門的觀光特色,金防部釋出著名獅山砲陣地,交由金門縣政府規劃開放參訪,並以八二三砲戰揚威的八吋榴砲支援展示,預期將成為金門觀光新賣點。
軍方移撥閒置陣地予縣府做為觀光用途,可謂皆大歡喜,然而移撥後的設施該如何永續營運,卻不是件容易的事。觀諸金門多處的移撥個案,大多修護如新,新得失去了風味;遊客到此一遊,也就是知道個梗概,來匆匆、去匆匆,到底能為金門營造、留駐什麼旅遊特色,卻不無疑問。
對於軍事據點的移撥,我們一直有個想法,那就是必須要以資源普查做基礎,才能周延後續的活化運用,如若只是想到一處放一處,想到什麼做什麼,金門地區的軍事資源將永遠停留在「不過爾爾」的階段。現行國家公園解說員,乃至於民間的導遊都著重在靜態的「陳覽物」上,對於戶外的自然景致、歷史遺蹟,多數採取「放牛吃草」,任由遊客四處探索的方式,如此,實是對金門觀光史蹟最大的漠視及戕害。
金門有非常多的綠帶及軍事遺址,究理而言,越是偏僻的地方越適合綠帶生態及軍事據點;然而,多數管理單位的作法,則一切要以遊客的便利為第一優先。是以,設備現代化的遊客中心、休憩站四處林立,裡頭擺滿了解說的圖板,甚至配備了全時的解說員,對於場館外豐富的露天資源反而棄之於不顧,飛機、大砲、戰車、武器,一時間都成了死物,它們曾經創下那些豐功偉蹟,對金門歷史又曾有那些具體的影響與貢獻,付諸闕如。試問,如果沒有生動的解說及故事帶動,如何讓遊客留住深刻的旅遊記憶,如何吸引遊客一來再來?
看看屏東林管處的作法吧。上屏東林管處參觀,只要湊滿一定人數,就可以申請解說志工全程導遊覽;解說志工不會著墨在掛板上的陳列物,反是帶領遊客們去親近林區中的花草樹木,偶在林間發現什麼事物,也能引經據典的說出一串故事。對遊客而言,互動、貼近、故事性才能產生情感,有情感才能引發共鳴。一次旅遊記憶的紮根,才能帶動遊客的再次光臨。有回頭客,景點才有生命,發展才有生機;金門當前的導覽作法,充其量只是虛應故事。
對獅山砲陣地的移撥,報章下了一個有趣的引言:到金門沒看過「打炮」,至少也要看跳「炮操」。金防部願將兩岸高度對峙期間,擔負第一線防衛任務,且是全國唯一全坑道榴彈炮塢據點的獅山炮陣地移交金門縣政府,可謂難能可貴,特別是還保留大炮實體,並在未來不排除於重大節日,配合推出「炮操」展示,讓遊客實地感受國軍精實戰備的作法,更值得讚佩。在金門,各機關、單位的榮辱都是相輔相成的,軍方今天能以最大的誠意辦理獅山砲陣地的移撥,希望未來更能本此精神對所有閒置的據點、營區,做一周全的普查及移撥規劃,讓地方政府、國家公園能及早因應,進行妥善的活化規劃,如此方是兼利金門地方發展的最好作法。
總之,要強化金門的觀光賣點,需要更多同理心的加持與注入;為什麼要來金門?為什麼要再來金門?若我們能自信的回答自己,金門的觀光旅遊才有永續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