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改善產業環境掌握就業契機﹗

發布日期:
點閱率:646

金門縣政府日前辦理短期臨時工甄選,計有一千二百餘人爭取三百個職缺,就業機會「僧多粥少」的問題再度引發關注;對此,金門就業服務站表示,已新增一百二十個民間廠商和私人工作機會,提供求職者另一就業管道。
金門市場經濟規模小,連帶的就業機會也極為有限;每回縣府短期臨時工甄選,總能吸引大批求職民眾,供需失衡下必然衍生諸多問題。站在輔導部門的立場,都希望想工作的人都找得到理想的工作,但這卻不可能是一蹴可幾的事。就業市場與大環境氛圍攸關,雖然今年已有景氣回溫的現象,但投射到就業市場上,仍屬寒冬;到底該如何提振金門的就業市場景氣、掌握發展契機,以下幾個面向,或可供相關單位參酌:
其一,提振產業活力。求職者一窩蜂擠向公部門的臨時工工作,亦代表金門民間就業需求的低迷;低迷的原因可能是薪資水平太低,亦可能是無法創造需求。金門的特色產業不少,但多數安於現狀,如能提振金門的產業活力,才能根本擴大就業供需。產業活力的營造有賴環境氛圍的相輔相成;地區有許多優質的公共建設,諸如:林務所、農試所、畜試所等均整建得美輪美奐,卻缺少商業面的設想,產生不了實質的經濟效益,如若公部門可以刺激需求面,更積極的滾動這方面的產業活力,帶動勃勃商機、提振就業機會,方能水到渠成。
其二,靈活輔導機制。勞委會當前推出「就業啟航」計畫,協助特定對象及就業弱勢失業者就業,鼓勵事業單位或團體提供工作機會,透過薪資補貼方式,以協助其就業準備及就業適應,各地就業服務站亦加強向僱主宣導有關補助相關規定,爭取釋出更多就業機會。以上作法,不能說沒有效果,但卻只是在現有的基礎上開拓用人誘因,開拓性顯然較為欠缺。我們以為,要提昇區域的就業機會,還是要從輔導業者提昇產能、廣拓行銷著手;有更多的商務需求,人才方有用武之地。最根本的作法,應是輔導業者提升自我競爭優勢;金門地方特色產業不少,但能走出島外的畢竟不多,現在是電子商務時代,產業能不能走出島嶼,甚至走出國門,已不存在過多的實體障礙,「產品創新」及「服務創新」能不能符合消費期待,方是關鍵所在;對此,我們或可從商品研發,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的輔導做起,並建立起各行業的示範據點,只要有了好的開頭,便容易衍生好的結果。
其三,促成公私合力。公部門再多的輔導都是階段性的,民間產業如不能自圖振作起來,再多的投資俱屬惘然;金門當下民間組織類型繁多,疊床架屋的結果便是坐待補助、不思進取。我們以為,要促進區域產業的活絡,便要保證民間組織有活力與自治力;商圈、市場、藝文等如若均能肇建強而有力自治單位,輔導政策揮灑起來,才能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及效用,也才可能創造永續發展的環境及氛圍。
總之,就業市場的榮衰關乎地方的發展力與競爭力,失業可能造成更大的福利支出及社會問題,是以,「幫民眾找工作」應是當下政府的頭等大事。雖說提升就業率沒有特效藥,卻該有因地制宜的定見與作法。公私部門、求職者都應理解,信心,決定命運;盡力,才能確保成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