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國際自由市朝野有共識──觀察金門「國際化」概念推動過程的困境與突破

發布日期:
點閱率:592
字型大小:

「金門經貿自由特區」「金門國際自由港」、「金門國際自由市」等類似「金門國際化」的概念,自金馬解嚴十七年間,屢被倡議、提出,最近一次是二○一○年元月五日,台灣競爭力論壇在立法院舉行的「金門國際自由市」多媒體發表會,強調金門必須掌握人員出入,財政稅收及包括金廈大橋在內的重大建設自主權,因應中國海西經濟區崛起,打造金門為國際自由市。
將金門打造為「國際之都」的歷史線索,可追溯到一九九三年三月,國大代表劉一德在國民大會第三次臨時會時,提出了一個金門發展前途議案,並獲得二十三位國大代表連署,其主要訴求有四點:一、將金馬劃為我國的經貿特區,對世界開放;二、金馬成為我國對中國貿易之合法轉口港;三、金馬設立低污染精密工、商業區,吸引中國較低廉之科技勞力及台灣本島資金設廠或投資;四、減少金馬駐軍,適度增加警力,將金門規劃為五十萬人,連江縣南、北竿規劃為十萬人之現代化貿易,工業、觀光城市。
同樣抓住「經貿自由特區」概念,一九九六年三月一日,由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謝長廷領銜到金門舉行《金馬經濟政策白皮書》公聽會,提出了六大主張:一、以「綠色科技島,海洋貿易國」作為調整金馬定位的指導原則;二、發表金門觀光、馬祖漁業及海洋科學研究,充份發揮金門地區比較利益;三、建立台澎金馬之間空運及海洋交通網路,利用台澎金馬四角形成「台灣內海」;四、因應九七(香港回歸),金馬地區應積極引進國際資金,規劃成「經貿自由特區」;五、由政府或民間投資興建機場與港口,以發揮「經貿自由特區」的功能;六、制定金馬地區經濟發展條例,獎勵租稅。
二○○七年,遠雄集團的創辦人趙藤雄訪視金門,也提出了「金門自由港」構想;二○○八年六月十一日,甫就職總統不到一個月的馬英九,在總統府接見「金門祝賀團」,暢談九十分鐘,也主動拋出「金門設自由貿易港區」發展構想,並分析「政策改變命運,金門要有發展,必須有國際眼光,分時程,整體規劃」、「戰地政務讓金門苦了幾十年,現在的金門,必須用國際眼光作全面規劃,也許這個計劃會推動十年、二十年,但方向對了,過程中就能創造商機、帶動財源」。
十多年來,無分朝野,都曾對金門「自由化」、「國際化」的道路舖陳過構思、形成共識,甚至也提供了策略方向,卻迄未有具體的推動作法。進入二○一○年後,元月五日,台灣競爭力論壇在立法院的「金門國際自由市」多媒體發表會,又有了因應兩岸環境、國際趨勢的金門出路新思維,其中以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的三個概念、六大目標最具代表性,三個概念是:一、享有管理人員進出的自主權;二、財政與稅收的自主權;三、重大建設的自主權;六大目標是:一、投資購物的免稅島;二、戰爭紀念歷史博物館;三、全球觀光旅遊醫療保健區;四、全球閩南文化園區;五、全球教育文化重鎮;六、東亞 運籌中心。
從兩岸冷戰島嶼轉型為「國際化」的呼聲,似乎已形成一股發展金門的主流,也與新任金門縣長李沃士的「金門國際觀光休閒島嶼」施政總目標相契合。金門走向「國際化」的浪潮,隨著兩岸大三通、中國海西經濟區崛起,再有了新的迫切感。但觀察過去各黨各派的金門「國際化」主張,無論是「經貿自由特區」或「自由港」、「自由市」,雖有不錯的願景擘畫,卻遲遲未形成政策面推動,甚至金門自身的軟硬體建設,諸如機場、港口的對外交通設施也才剛剛起步。此際,台灣競爭力論壇提出要將「金門國際自由市條例草案」送進立法院尋求法案支持共識,從政策面突破,或許可為金門國際自由市成型加速推動的腳步。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