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卑努力很重要改革創新更重要
藍營在屢次立法委員補選中,連續輸掉六席,原先評估不如預期,因而只贏花蓮一席。同樣選舉不同師父,一樣選舉兩樣情,都是任何選舉不贏則輸,不勝則負必然結果。勝不驕,敗不餒,在此建議藍綠陣營,贏者不要「得意忘形」,輸者不必「心灰意冷」,因為還有硬戰要打,真正輸贏要看後頭。
長期以來,選舉密集,大小選舉,幾無年間。儘管選舉理想宏觀,將選舉視為民主政治發展過程,只可簡化不可廢除,因而,改善選舉風氣,厥為當務之急。否則,難以達到「選賢與能」真正目的。
且看歷年各項選舉,競爭劇烈,賄聲賄影,帶來不少負面效應。諸如惡性循環,造成姓氏對立,派系紛爭,導致社會結構丕變。為了選舉輸贏,好友反目成仇,奧步傾巢而出,不惟影響團結和諧,社會純僕風尚因而變調,良好政治風氣明顯走樣。
凡此種種,證諸選風敗壞,並非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政府一再宣示,決心檢討改革,祇是路途遙遠,任務艱難,猶待繼續努力,方能竟其事功。
無可諱言,國民黨號稱百年老店,一度因為顧客流失,失去八年政權。又能重新贏回執政,得來豈是容易?僅就這段背景以觀,與其根基穩固,誠實可靠,所以獲得絕對多數社會大眾信賴與支持。
此次立委補選,國民黨再度飲恨,不無感憾,難免也有骨排效應,究竟對於年底五都選舉有無直接影響,言之過早,有待觀察,當下任何臆判,或是「看衰」與「看漲」意見,未必客觀公正,有備無患,誠然值得藍營警惕。
馬英九總統係以國人給予七百餘萬張選票,遙遙領先對手風光上任,治國於今,瞬屆兩載,平日行事謹慎低調,清廉自持,然其銳意創新,改革決心不變,或許眾人望治心切,殷盼立竿見影,看到「最快最好」政績表現,反而忽略了「不在其位,不明其實」之酸甜苦辣關係,又因一般人認知互有落差,也就難免會有「做到流汗,嫌到流涎」之情況發生,換個角度來看,「批判」與「責難」即是「動力」,何嘗不是一種激勵向前之助力!
緣此,政府施政團隊必須深入檢討,加強「苦民之苦,聞聲救苦」作為與行動,特別是政績行銷工作,既要「快」也要「準」,做到「既深又廣」,讓人民都能清楚知道政府在做什麼?又有那些績效?苟能週而復始宣傳說明,因「了解」不致「誤解」,施政「美意」,也就不會遭到「扭曲」,成為攻訐「話柄」,予人有懈可擊之機會。
有云:要檢討才有進步,要進步必須檢討。同樣道理,要改革才有活力,要生存必須改革。何況科技進步,日新又新,停滯不前,無法面對劇烈競爭,終將遭到淘汰出局。孰能再有「肥貓」出現?領有高薪,還要鉅額績效獎金?甚至為了功名,自相殘殺,不照規矩?
國民黨將敗選原因,放在「自己努力不夠,即將維持改革」理念,知病知恥,態度謙卑,目標遠大,值得肯定。問題是社會大眾注目於「行動改革」,方向與重點必須精準無誤。換言之,一切改革,應以與人民福祉利益直接有關者為主,並應自黨務系統重整開始,讓人民扎扎實實感受得到,而也能看得見,從而喚起人民支持政府熱情。
值此「開大門,走大路」,已然成為國家求生存與發展之基本鐵則,弗論任何政策失誤,即便是選舉失敗,都得面對人民,除了習慣性道歉之外,而更重要者,即是要有「改變」態度和「應變」作為。改革是理想,也是全民之希望,惟有「改變」與「應變」,用對人,做對事,努力再努力,卒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