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工作﹐襯托職場高涵養
十餘年前,正當全國熱烈推動終身學習教育之際,全國性教改議題同時風起雲湧展開,伴隨著大學設立政策的解禁,促進大學升學率相對增加,同時也提昇整體人口素質。本縣長年挹注經費予地區最高學府,顯見政府重視高等教育的決心,當下,成立大學島的呼聲此起彼落,我們樂觀其成,同時期待人文薈萃島鄉的來臨。
當全國大專院校以雙倍數成長時,卻因近年來國內生育率普遍降低,遂產生僧多粥少現象,為避免淪為專家所評論「下一波浪潮是大學將會面臨整併與淘汰」命運,各大學為了生存,在面臨無盡的激烈競爭下,必須各顯神通,方能延續香火命脈。當然,在百家爭鳴的戰國年代,有實力的學校與系所自然穩握勝算,如台清交成等大學與明星系所始終是企業徵才的最愛,自然有它的條件與道理。
為了永續經營,有些學校力爭上游,戮力強化學校實力,矢志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乃與公部門和企業界密切協調,建立良好「產官學界」互動鏈。實際上,一甲子以來,台灣的建設發展宛若一部人才演義史,不論是國家重大公共建設,或是企業發展版圖,在領導之外,人才實為事務成敗關鍵因素。大學與官方和企業各取所需,建立永恆互動關係,不啻為生存之道,成為「知識就是力量」另類的詮釋。
公部門受限於體制,人力物力常常跟不上時代變遷,各項大型公共建設與重要活動常須委由民間協力配合,而委由大學菁英人士主事的比率甚高,即使是當下國人整體素質普遍提昇的情況下,仍然如此,由國內公部門成立的人才資料庫可見一斑,然而公共事務委由學者專家協力完成,並非有其背書就可成就一切,主辦單位仍然要謹慎審視,並劍及履及,確實認真達成任務。
隨著全國大學林立,帶動終身學習熱潮,加上網際網路盛行,數位學習美夢成真,祇要有心,人人都可「活到老,學到老」,促成另類的書香運動。目前,不僅縣籍青年學子上大學比率提昇,公部門成員學歷素質同時也相對提昇,在鄉親們學識能力相對增加的背景下,我們期待公僕們服務品質同時也相對增加,鄉親們守望相助,協同合作的能力更強。
目前,各縣市政府除了重大工程委由學者承接外,共同現象還有碩士級員工比率甚高,以及員工在大學兼課比率相對增加。曾有某縣市小主管頂著碩士光環,顯得心高氣傲,睥睨職場同仁,與學校教授相遇,卻極其謙卑,前後判若兩人,對於課堂事務看得比工作還神聖,而引起同事反彈,此情景殊值公僕們借鏡。
實際上,「高學歷並不等於高能力,低學歷並不等於無能力」,各職場中,學歷高低雖不相同,人格尊嚴卻是一致,公僕們自視甚高,對公部門難免會造成傷害,各個職場上,需要高知識份子,更需要高涵養成員,金門要開拓未來新局面,亟待的是,公僕們當認真工作,誠懇待人,熱忱服務,藉由高涵養襯托出高學問,在這樣的根基下,金門成就一個人文薈萃的大學島願景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