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新造鎮以建金門

發布日期:
點閱率:668

在西方都市計畫歷史中,「造鎮」與「理想國」(Idea city)是十分接近的概念,卻又與都市計畫有所不同。都市計畫主要意義是指在一定地區內,有關都市生活的經濟、交通、衛生、保安、國防、文教、康樂等重要設施,作有計畫的發展,並對土地使用作合理的規劃。而造鎮是指希望造就一座符合造鎮者理想的國度。一般而言,一座基本的新市鎮,必須滿足居民食、衣、住、行、育、樂等各項需求,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讓居民擁有工作的機會,因此就歷史長河而言,通常一個新市鎮是伴隨著市民的工作而產生的,遠者如景德鎮的磁都,近者如工業革命後的所謂「公司鎮」:大型企業在自己工廠附近,建造新市鎮供員工們居住生活,以便工作者可以就近工作,如日據時代台灣各地的糖廠會社。
且不管各種造鎮之動機及因緣,我們可以從中發現到這些成功的新市鎮,都有其成功必要條件,那就是必須要有便捷的交通系統、廣闊的公園、優質的學校、現代化的市場及購物中心、餐廳、遊樂場,以及圖書館,甚至教堂、殯儀館、墓園等等,都是「造鎮」計畫中,必須考量與計畫的項目。此中之案例可以日本鐵道公司為例,他們鋪設鐵道之後,就在每個站區規畫新市鎮,新市鎮除了通勤軌道之外,還有商場、學校、托兒所,使得所有移民至此的新居民,在生活上得以無後顧之憂。
對金門而言,重新造鎮更有其務實面;因為就一個現代化之城市言,整個金門尚處於處女地,雖說有落後之嫌及不便;但何嘗不是另一個有為者之契機呢?那就是造鎮。就此而言,多年前旅台學人倪振金教授曾發表「城市願景」一文,以「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城市願景」破題論述,頗具參考。在此論文中,他認為應發展一種以生態為承載平台,以藝文為精神泉源,以商圈為物質活力的城市願景,才是至當的城市願景,並具體指出此新造鎮之意念即是:以時尚商圈厚生養民;以悠揚藝文舒神愜意;以森林公園承載眾生的城市。其實在這之前,他更曾在「縣政研討會」中呼籲,應以大格局重新縣土規劃,將金門規劃為行政區、經貿區、住宅區。禮聘國際大師規劃之;凡建築以外之公共空間、空地、荒地皆應以森林公園之意象規劃之,所有建物皆應以工藝美學、舒適之現代化機能設計之。而建物內之公共設施、空間,則以「園冶」之美學意象來設計。使整個金門島,除美學工藝之建築、林蔭大道、農田外,所見皆是蒼翠濃密,花卉鮮豔,觀光美學之景點。
「偉大的建築使人感動;悠揚的樂聲令人心動;旖旎的風光催人行動!當此先進國家皆已嫻熟城市規畫的願景時,我們還能依戀昨夜的沈香?」在此兩岸急遽變化之際,為金門計、為生民計、為國家計,重新造鎮以建金門豈僅具有時代意義而已呢?我們且借鄉彥之語以論結本文並共勉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