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火殤世紀文學金門

發布日期:
點閱率:675
字型大小:

──遠景出版公司抵金門舉辦吳鈞堯新書發表會所展現的文學力量
二○一○年五月,作家張曉風在副刊為文,一個跪求,希望保住南港二○二兵工廠的溼地生態,反對中研院國家生技園區進駐。驚天一跪,總統重視,實地勘察;而在三十年前,張曉風也曾為了台北市政府執意拆移林安泰古厝,撰述〈新燈舊燈:林安泰古厝拆除一日記實〉,痛訴「我們真的要那盞新燈嗎?」薄弱的文人身影,擋不住政治怪手的力道,但起碼把歷史現場記錄下來,把反對的聲音發出去,多少催生了後來的文化資產保護法的制定,也喚起了人們的環境意識。
文學力量大,從張曉風身上,再一次獲印證。
也是在張曉風搶救生態的同時,母親節前夕,五月八日,台北遠景出版公司到金門昔果山舉行旅台小說家吳鈞堯《火殤世紀》新書發表會,前後任金門縣長李炷烽、李沃士都到了,議長王再生、議員歐陽儀雄、金寧鄉長陳成勇、文化局長李錫隆、教育局長李再杭、金門日報社長黃雅芬等政壇官場人士也都來了,還有社區居民、藝文人士,五、六十人擠入小小社區活動中心,就為了一本三百多頁的新書發表,這個現象過去罕見。特別的是政治人物對文學活動的熱絡參與,特別的也是首度有文學書在鄉間發表會。貴賓致詞,李沃士說,「以金門為泉源,將金門歷史用文學角度表現出來」;王再生也推崇吳鈞堯用文字寫歷史,留給後代子孫的用心,「以此書推廣到兩岸三地,讓更多人了解金門」;為《火殤世紀》封面書法題字的李炷烽肯定此書「展現金門滄桑風華」,也期許「將金門傳揚世界」。從政治人物的話意裡,不難感受到,金門存在著歷史的重量與負擔,有光榮感也有失落感,大家都焦慮地在尋求向外發展、對話的方式,而文學,是一種可能的力量。
解嚴以後,以金門文化局主導的文獻、文學出版品,已有四百多種,但扣除官方支持這個層面,純粹由民間個人、出版社推出的文學書種,仍寥落星稀,顯見了金門文學書寫、出版、研究,在台灣文學主流裡,仍如中興大學中文系博士生楊孟珠筆下,「佔了一個奇怪的位置」、「主流的文學觀點難概述到它,邊緣發聲的視角亦難浮廓出它」。
吳鈞堯筆耕五年,鎔鑄史實與傳奇,交付遠景出版的《火殤世紀》,以百年金門為時間縱軸定焦,收錄〈辮子〉、〈失蹤〉等三十個短篇,正如小說家駱以軍以現代版《滄海紀遺》所推介的「寫出被大歷史拉長背影遮蔽的,一個緩慢的心靈鐘面,指針在刻度一格一格記錄金門人的無奈、無告、溫柔與堅忍」,亦如文學教授郝譽翔以〈鎔鑄史實與傳奇,為金門撥霧〉專文推薦所譽,歷來關於金門的書寫中,此書為「扛鼎之作,殆無疑義」,又點出「他讓我們走出台灣中心,撥去漫天的風沙和迷霧,而看見了真正的金門,或者應該說,是重新拾回來自島嶼各個角落與族群的記憶,而看見了金門、乃至於台灣的書寫還存在無限遼闊的可能性」。
以文學之筆定格金門百年歷史的《火殤世紀》,能夠贏得台灣文學界重視與金門在地鄉親的凝視,殊為難得,尤足可貴者,台灣鄉土與世界華文出版重鎮、創社已三十六年的遠景出版公司,此次願意投射金門、出版、行銷《火殤世紀》,並由發行人葉麗晴親赴金門主持新書發表會,讓我們領受到用情、用心的文學書寫與出版可以打破國界、疆界的力量,從《火殤世紀》出發,一個以金門為中心的「文學遠景」,「文學金門」,很可期待。
在「五四新文藝運動」的五月,作家張曉風以文學行動搶救台灣溼地生態,小說家吳鈞堯以書寫形式搶救金門歷史記憶,前者撼動了各界對生態保育的覺醒,後者打動了金門土地閱讀的心靈,它們俱呈現了文學的動人力量。
一個充滿故事與傳奇的地方,火殤世紀、文學金門,我們也殷殷期盼下一輪金門「文學世紀」遠景的到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