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迎城隍浯島開新局﹗
四月十二日金門迎城隍風光落幕,為金門的傳統廟會活動再開新局。
大家或都感受到了,今年的迎城隍活動應是近幾年來最盛大,也是最熱鬧的一次。不但加入了金門國際文化藝術節的賣點,更邀請全國城隍廟聯誼會組團跨海逗陣熱鬧,計有來自台灣各地二十七尊城隍爺乘坐蜈蚣座巡安金城鎮老街,並加入繞境活動;此外,縣府還舉辦了金門迎城隍│海峽兩岸節慶.文化與觀光學術研討會,兩岸學者專家齊聚一堂探討宗教文化與節慶課題,李縣長除致詞歡迎兩岸三地逗陣到金門迎城隍外,更強調能具體發揚城隍文化,成為金門閃亮的賣點。
對於傳統民俗活動許多人或許都有這樣的感想:老掉牙,流於形式與俗套。但今年的活動安排卻令人感到不一樣。
迎城隍原本只是一種通俗性的宗教活動,因為諸多宗教行銷案例的帶動,讓我們覺醒,原來扎根於鄉土、庶民的力量才是魅力的源頭,最明顯的例子便是「電音三太子」的盛行。「電音三太子」說穿了便是三太子尪像與台客搖滾音樂的合體,我們是否會因為三太子太過「搖擺」,而認為對神明失之敬重?亦或是三太子本就具有叛逆、靈活的形象,而認同這樣的組合是妥切的。同樣的,城隍歷來都認為是保安一方的父母官,其形象或是莊嚴不可侵犯,但其安境護民的精神卻是始終如一的;既是如此,隨著時代的演進,父母官的形象也應該可以是和藹而討喜的。此由今年廠商贊助的活動主題T恤,以及主題商品的徵件中都看到了這樣的訴求及趨勢,而這樣的訊息正告訴我們,除了對傳統文化的堅持外,還要有與時俱進、興革更替的思維與決心。我們應當了解,就是為了傳承更多的傳統,才需要注入更多的現代元素,這不是離經叛道,而是訴求更具體的貼近鄉土,展現源於庶民的支持與力量。
要談民俗節慶的代表,最著名的當是大甲媽祖繞境的盛況。「三月瘋媽祖」當下已然成為台灣民俗活動的代名詞,因之而衍生的商機更是數以億元計。然而,在現代元素的加持下,來自四面八方的香客仍保持著跋涉百餘公里,手執香以虔敬之心隨行的精神與訴求卻是一致的,我們不應簡單的將之視為宗教文化的傳承,而是要將其視為台灣文化的一種特殊現象。這種現象當然少不了人為炒作的成分,但炒作如能兼利傳統信仰、民俗技藝與社會經濟發展,又何樂不為?
今年是金門慶祝浯島城隍遷治三三○週年,「浯島城隍」原在金門城坐鎮顯靈,清康熙十九年(西元一六八○年)隨金門鎮總兵移駐而分火至後浦,此後後浦民眾每年於遷治日的農曆四月十二日盛大舉行城隍巡安大遊行,以保留前清廟會儀制為特色。全國各地都有城隍,而金門的城隍必有其特殊之處,金門迎城隍或許離大甲媽祖的「瘋」還有段距離,但金門子民企求迎頭趕上、一新浯島氣象的心情卻是不變的。
一次全島性的活動,自然會搞得人仰馬翻,以喜慶的精神及角度來看,更希望是忙得更精神、更有價值。今次或許還有觀光團無法有效導入,媒體宣傳不足等問題,但只要開始了一切都不嫌晚,冀盼城隍文化終能成為浯島最閃爍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