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三月瘋媽祖四月迎城隍

發布日期:
點閱率:1,192

──連結台金兩地民俗信仰打造「城隍祭‧觀光季」願景
首次有五座蜈蚣座同時上路、首次有台灣省境二十七尊城隍跨海助陣,即連英國駐台代表康傅偉也前來逗熱鬧;至少四十四個陣頭,綿延四公里長的遶境隊伍,農曆四月十二日,浯島城隍遷治三百三十周年慶典,為金門三百年迎城隍史,寫下新的一頁;金門「四月迎城隍」,台灣「三月瘋媽祖」,也正式開啟了「城隍祭‧觀光季」的美好願景。
金門百里侯、李沃士就任金門縣長未及半年,任內首度「迎城隍」、果然不一樣,「沃士承蒙鄉親們的支持,忝任金門縣長,為強化金門地區文化行銷,刻在籌謀擴大『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活動,讓小而美、小而精采的金門傳統廟會活動,能透過細緻妥善的規劃,呈現出原汁原味,饒富閩南風采的民俗大典」,二○一○年四月二十日,李沃士寫給旅外鄉親的一封公開信,首先預告、傳遞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將親往台灣省城隍廟「跨海送佛帖」,並邀請遊子作伴返鄉,再續一次「四月十二迎城隍」記憶的溫馨訊息,信中,他也寫道,「金門地處國境邊界,沒有台北城市的繁華,也不及大甲媽祖的人潮,但金門累積千百年的文化傳承,歷經時代紛擾、疫病流傳、烽火戰亂、反共前線、小三通試驗,乃至兩岸大三通的現在,浯島四月十二遷治紀念的巡境活動今年已屆三百三十周年的悠久歷史!」,「『四月十二』已經形成一種符號,象徵著金門子弟回家鄉迎城隍的日子。飄泊在外的遊子平安康健,堅挺崗位,戮力奮鬥,以身為金門子弟而倍感榮耀」,「沃士了解『四月十二』對鄉親的意義!也深深了解,文化薪傳的長遠責任。迎城隍是所有鄉親共同美好記憶,從妝人、旗隊、隨香、蜈蚣座、搭戲棚、扛輦、揚大旗、打鑼鼓、看乩身起駕等等,這是金門傳統文化的精彩魅力」。
李沃士發自內心、洋溢鄉情的感性公開信,揭櫫了浯島城隍遷治三百三十年,一個擴大參與的「迎城隍」盛典。為展現邀請誠意,五月十四日上午,身著縣太爺古裝官服,親自到位於台北市武昌街的「台灣省城隍廟」,在七爺、八爺的「大神尪」及小家將助陣下,「跨海送佛帖」,盛情打動下,台灣省境的三十二間城隍廟,有二十六間破天荒應允到金門參加遷治慶典;旅台鄉親,也廣受城隍爺、縣太爺感召,紛紛結伴返鄉。
全民總動員,打破多項歷史紀錄的「浯島城隍遷治三百三十周年」,在民俗信仰的薪火相傳外,對亟欲尋求走出去,與兩岸、世界接軌的金門而言,此次廟會活動,無疑也奠下了「城隍觀光文化」的基礎。藉助送佛帖、邀台省城隍赴會,密集打電視廣告;出版《浯島四月十二迎城隍》繪本、推出紀念酒,舉辦「2010金門迎城隍│海峽兩岸節慶‧文化與觀光學術研討會」等活動的舖展,的確讓我們看到「城隍祭‧觀光季」的可能效應。
在迎城隍前一天召開的「2010年金門迎城隍│海峽兩岸節慶‧文化與觀光學術研討會」中,兩岸三地的學者專家聚一堂,台灣身體文化學會理事長曾瑞成從城隍廟會感於金門真是一個文化非常豐富的地方,「整個風情民俗,人與人間的熱誠與鄉土味,更是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金門縣長李沃士則以台灣「三月瘋媽祖」、金門「四月迎城隍」,作為二地連接、推動金門觀光的願景。
「三月瘋媽祖‧四月迎城隍」,如何把台灣的瘋媽祖熱潮延續到金門的「迎城隍」,讓金門的「城隍祭」發展出「觀光季」,浯島城隍遷治三百三十周年的裡外盛況,已打造了一個有力的思索空間,也有了向前跨出一大步的美好開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