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存知己期待全民「世界金門日」來臨
一年一度的後浦城隍盛典熱鬧翻天,讓金城街市再度出現難得的人潮氛圍,官民同心,人神共度一個延續三百餘年的重要節日。在喧鬧的人群當中,喧天鑼鼓敲擊出眾人心願,有歡樂、有平安、有懺悔、也有所期待,這個集眾多人員血汗與智慧而成的結果,儼然蘊涵著小型金門日的重要元素,這些元素即是成就金門躋身國際舞台的基石。
民俗信仰為百姓重要的生活文化,不外是庶民生活面對無數壓力後,萌起對居家安康的期待,並經過千萬個日子累積與沈澱之後,演變成為當下多樣的面貌。農曆春節,民眾返鄉團圓即是個最典型的民俗節慶,先民開拓浯洲一千六百年至今,旅外金門鄉親返鄉過年已成習俗,回家成為金門人對家鄉歸屬與認同代名詞,不僅交融著炙熱的親情與鄉誼,同時見證著愛鄉力量仍是一個島嶼發展的重要元素。
經濟的起飛、政治的進步,促使全球民眾生活水準普遍提昇,不僅是半世紀前所不能相比,更遑論民國以前了。現代化的生活,早已嚴格打破十九世紀前尚且流行的專政帝制,民眾不僅可參政,且對生活目標要求更多更高,卻因為各種客觀環境因素影響,生活中仍然存有諸般壓力,在現實中未能自我滿足時,「信仰」依然是庶民最為重要的依歸,情感寄託所產生的力量不容忽視,當海內外金門鄉親將返鄉塑成一種信仰,豐沛能量實為金門最為重要的資源。
金門解嚴並開啟觀光序幕後,吸引著各地賓客蒞金參訪,金廈小三通更為金門開啟一個嶄新序幕,帶來人潮,也縮短兩岸暨海內外鄉親的距離,另外一個流行因應而生,百姓生活中有困苦,總是期待縣太爺能夠協助解決,親民日適時設立;而鄉親由兩岸返金作客,或是由海外回來,不論有否公私議題,總是以和縣長見面為榮,和招商引資對象不一樣的是,鄉親們心中更懷抱著濃郁的鄉誼,見到縣長就如同探訪至親長輩一樣,讓返鄉行感到踏實,鄉親們對仙洲首僕的信任,實則是對全體公僕的期待,信仰的力量,鼓勵著公僕們更加踏實前進。
「百年城隍,一日節慶」,「農曆返鄉,闔第團圓」,分別交織著諸多豐富的元素,值得策辦「世界金門日」參考。一個屬於海內外全體鄉親的日子,應是像民俗節慶一般,是草根化、生活化、情誼化,藉由母親島土地裡自然散發出來的熱能,才能召喚金門鄉親血液裡流動的鄉情元素,啟動那「回家」的信仰力量,帶領更多鄉親返鄉參與。民俗信仰並非官方足以刻意左右,然而,公部門卻可塑造一個屬於全體鄉親嶄新的團圓日,當海內外各地鄉親都能以信仰般精神返鄉,看看至親,看看父母官,當「世界金門日」由活動成為節慶,並成為信念時,必能點石成金,無形之中,錢潮、人潮將緊隨鄉誼之後蜂擁而至,世界即已跟金門緊密相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