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刻字不題名不拍馬不逢迎
刻字題名曾是古來風雅事,不過,演變到今日,卻變成政治人物炫耀政績的虛華作為。日前,台灣就有某市長就任後,將前任市長的建設題字全部刮除,再題上自己名字的事件發生,原本的風雅事,竟變成鬧劇一齣,突顯今日題字文化的荒謬。其實,建設何必畫蛇添足予以題字?建設本身就是最好的刻名!
原本,古時候的題名刻字,深具古代文人舞文弄墨的視覺美感,但是,現今台省的各項建設,不論大小,動輒題名刻字,不但缺乏美感,也破壞整體景觀。究其原因,一是下屬逢迎拍馬,二是題名者不知藏拙,徒然惹來民眾笑罵話柄。
這些刻字題名,真能贏得民眾的感佩嗎?事實上不然,有時適得其反,變成民眾的笑柄、出氣的標的,相較於題名刻字時的風光,真是讓人情何以堪?
報載,立委翁金珠在彰化縣長任內從不題字留名,她認為首長用的是公家資源,不應邀功;台灣省主席林政則、前台東縣長徐慶元等人也有相同思維;中正大學四十多棟建築,找不到創校校長林清江的題字,他拒絕留名並說「這是大家的稅金、國家的建設,怎麼題我的名字?」無私坦蕩的胸懷,更讓人稱道佩服。
相較於政治人物汲汲於建設落成題名,被金門鄉親永遠感念的胡璉司令官,即使少見其題名刻字,「恩主公」的好名聲一樣長留浯島。
金門的各項基礎建設,大抵奠基於胡璉將軍,金門全島交通的闢建、地方產業的扶植、學校教育的推廣,胡璉絕對居首功,不只硬體建設成效卓著,胡璉還致力推動民敬軍、軍愛民,融合全島軍民情感,展現親民愛民作風,真要題名刻字,今日恐怕滿街都是胡璉將軍大名,但是,實際上並沒有,然而,即便缺少題名刻字,亦毫不減損胡璉在金門鄉親心中的「恩主公」美名。
有形的建設易題名,無形的建設無從題名,但其重要性、影響力,往往遠勝於有形建設,如果刻字題名文化不除,只會讓人競相致力於有形建設,而忽略無形建設的推動,對於社會、民眾來說,恐非福氣。
文化建設的推動,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便民措施的落實,行政效率的提升,都是一個社會國家可長可久的關鍵,這些無形制度的推行,其重要性更勝於有形的各項建設,雖然這些無形建設都無名可題、無字可刻,但是,懷念感恩永遠烙印在選民的心上,不會因風吹雨打、時代更迭而褪色模糊。
我們確實應該推廣不刻字題名運動,也要為那些不隨波逐流,不貪戀虛名、腳踏實地以民為尊的主政者,給予最大的喝采,因為,能夠節制權力、拒絕刻字題名的名利誘惑,正是對大地的尊重、對生命的謙卑,更是個人修為的大氣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