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期盼更多的金門陳嘉庚

發布日期:
點閱率:692

8月1日,在眾多海內外金門鄉親的期盼與掌聲中,國立金門大學正式掛牌成立。若從1991年最初的「雛議」論起,在金門設大學的構想,經歷了將近20載努力,終底於成。隆重的儀式中,最受矚目者當屬諸多海外僑領慷慨解囊,大手筆捐資興學。也讓人不由得聯想起陳嘉庚。
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於福建省同安縣集美鎮,1890年出洋至新加坡經商,1894年首次返鄉,見諸多鄉親兒童失學,捐資2000元成立了「惕齋學塾」,啟發同鄉、砥礪後進,這是他一生中首次捐資興學。隨著海外事業發展,陳嘉庚在故鄉捐資興辦的教育事業也愈來愈多,包括首辦當年閩南地區的第一所女子小學,並創辦了福建地區的「最高學府」│廈門大學。
陳嘉庚從1913年起陸續在集美地區傾資創辦的各類學校,經年累月形成了一個由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體系,整個學村總面積已達十萬平方米,擁有在校師生一萬餘人。1994年10月20日,陳嘉庚先生冥辰120周年前夕,集美地區五所院校,宣布合併組建成「集美大學」,將陳嘉庚先生的遺願進一步朝高等教育產業推進。陳嘉庚先生透過對教育產業的持續投資,為國家培育了無數優秀人才,更為後世子孫留下了無價寶藏。
金門歷史上第一所國立大學正式成立,同樣得到了來自海外華僑的慷慨捐助。包括馬來西亞僑領「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從「金門技術學院」時代,即捐資2000萬元興建學人宿舍,其子楊肅斌亦追隨父親回饋鄉梓行動,捐資500萬元為該校圖資大樓添購設備。此次為了參與「金門大學」成立的歷史性時刻,除了率領子孫返鄉,還捐出100萬美元,作為「金門大學」校務發展基金。透過楊忠禮的居中牽線,國內首富郭台銘,也特別捐助了100萬美元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印尼僑領黃進益,除了「金門技術學院」時代捐助的200萬元,此次特別再捐資500萬元。馬來西亞拿督陳成龍,雖是海外華僑第三代,自從得知血緣與家世,心心念念就是想回故鄉尋根,此次陳成龍也特別捐資200萬元,表達他對金門高等教育發展的關懷。
事實上,金門鄉親在海外分佈甚廣,密度最高的當屬汶萊、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且因為金門人敢拼、敢吃苦的精神,不但個個事業有成,於當地均享有崇高社經地位。前述幾位海外僑領,在事業有成之餘,特別以具體行動展現對故鄉的關愛,著實令人動容,堪稱金僑興學的現代新楷模。
我們必須強調,此刻,金門正走到了發展進程中的關鍵點,於內有工程師縣長領軍,以即知即行的拼搏精神,希冀為金門開闢一條不同於以往的新路;於外有中央政府的全力加持,又有金門出身的福建省府主席為中央與地方之間「嫁接」。宏觀環境上,兩岸小三通方興未艾,兩岸政策又在直航及ECFA簽署後不斷開放與變化。此時此刻的金門,正需要島內外與海內外金門鄉親的共同關注。
甫掛牌成立的「金門大學」及未來的「大學島」,只不過是整個金門發展藍圖中的一塊,我們期待,能有更多的「金門陳嘉庚」,持續展現對故鄉的關愛。我們也相信,不論是捐資興學、返鄉創業或各種形式,只要付諸具體行動,共同參與金門的未來,所有僑領、海外鄉親、旅台鄉親以及島內的所有鄉親,大家都是「金門的陳嘉庚」。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