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發展金門夜間遊憩活動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近日表示,為反映地區旅遊需求,暑假期間將延長所管轄之「乳山遊客中心」、「金水國小」、「雙鯉溼地自然中心」、「蔣經國先生紀念館」及「八二三戰史館」五處觀光景點服務時間,乍看此消息,著實令人欣喜,但仔細一瞧,發現服務時間是從原本的上午八點半到下午五點整,改至傍晚六時正,僅僅只延長短短「一小時」,而且到八月卅一日為止,又不禁讓人傻眼,真不曉得該為平時表現像木頭的金管處鼓鼓掌,還是該責備他們的敷衍,真是令人哭笑不得。這為期一個月的「一小時」究竟能達到多大的觀光效益?仍有相當大的商榷空間。
現在全球氣候有著極大的變化,夏季時間越來越長,而且氣溫也越來越高,白天動輒超過30度的高溫,是時常之事,金門本身是座花崗岩島,原本植物就不多,早年十萬大軍時的「一人一樹」,好不容易讓金門多了些綠化,但為了排雷,又不得不砍掉沿海地區一部份林木重新培植,使得目前各觀光景點能遮蔭的地方減少;金門擁有明媚的山水風景、豐富的生態,卻沒有宜人的氣候或是硬體設備搭配,難免減低觀光客遊憩的興致。
再者,現在金門缺乏夜間活動,許多店家在晚上八點最後一班垃圾車收完就一一拉下鐵門打烊,這對過慣夜生活,沒見到時針、分針同時指在12,就是不就寢的人來說,相當不能習慣。先撇開各場館內涵不談,起碼金門縣政府所管轄的觀光景點,如:「金門鎮總兵署」、「浯江書院」…等,都開放營業到晚間十點整,可以讓遊客吃完晚飯後,還能再去逛逛,這樣的服務時間才叫做有意義。
其實,開放金門夜間觀光已是時勢所趨,位於台灣本島屏東縣的墾丁,一樣有著明媚的山水風光和歷史古蹟,天氣一樣熱,位處台灣最南端的墾丁甚至可能比金門更熱,但為什麼每年仍舊有那麼多的人一窩蜂地往墾丁擠,一到暑假旺季,那裡的民宿、飯店總是一房難求,大街上車水馬龍、遊客如織,成為台灣海灘活動的「聖地」,培養了一群旅遊「朝聖客」;同樣身為離島一份子的澎湖,在交通上也只能搭飛機,票價僅僅比金門少個百餘元,在觀光效益上卻不比金門差,因為他們共同有著比金門豐富的海上活動、優渥的夜間生活,大街上、海岸邊充斥著雀躍靈魂的音樂餐廳,路過的人身體不禁隨著旋律擺動,那裡的夜市規模也大得多,怎麼樣都比我們熱鬧。
反觀金門,有著比墾丁、澎湖更為豐富的生態、特殊的戰地遺跡、隨著漲退潮浮現又消失的建功嶼步道、特有的活化石「鱟」…等,在在都比墾丁、澎湖更有旅遊深度,但一到了晚上八點以後就開始蕭條,望著海峽對岸的廈門,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逐一點亮,最為明顯的「帆船酒店」就這麼向金門招手,回顧早年兩岸對峙時期,雙方相互心戰喊話,我們慫恿著大陸同胞投奔自由,中華民國的生活就是比較好,而今,對照金廈現況,想來十分諷刺!
金門的海岸雷區多數已排除,其實可以選擇適當的海域開發像是風帆、衝浪、水上摩托車、香蕉船之類的海上休閒活動,海岸邊開放業者經營音樂餐廳,提供學生社團一處表演的舞台,也許還能有這個機會發展像台北「河岸留言」之類的藝文PUB,成為孕育明日之星的搖籃;在生態區海域,則朝向開放夜觀生態方式進行,像金管處於七月卅一日舉辦的「揭開星星的神秘面紗」活動就很好,但不要又是為期短短一天的曇花一現,中央應與地方聯手,讓金門夜間觀光成為常態,讓遊客不管在白天、黑夜,都能看見金門不同風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