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呷飯配菜看電影──賦予金門戲院新生命

發布日期:
點閱率:572

台灣自從「海角七號」電影行銷墾丁獲得極大迴響後,就陸續出產了行銷高雄的「痞子英雄」,行銷台北的「艋舺」、「聽說」、「一頁台北」…等電影,金門也不例外,從「星月無盡」到「夏天協奏曲」,尤以最近躍上國際大螢幕,日本著名漫畫改編的電影院線片「詐欺遊戲:最終回電影版」為最,金門堪稱台灣之光了!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這些屬於金門人的榮耀,卻無法在家鄉的土地上,和台灣本島的中華民國國民同一時間觀賞到,即便等待院線片下檔成為二輪電影,還是只能仰賴縣政府去協調、購買版權後,選擇文化局、莒光樓、擎天廳…等地點來播放給鄉親看,這一等就是個把月過去;鄉親們若想進電影院看一部關於金門的電影,還得自掏腰包花錢買機票飛去台灣本島才能得償所願,令人感到氣餒。
其實,金門本身在電影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舉凡我國軍教片、戰爭片,與老兵、眷村有關的內容,都脫離不了金門的影子,雖然金門在撤軍後,人口銳減,經濟不若以往活絡,早年主要為服務十萬大軍休閑娛樂的電影院逐一關閉,直到現在,連一間放二輪電影的戲院都看不到了,但戲院不僅僅只能放電影,還能當餐館!我們的「金沙戲院」、「金東電影院」…等劇院建築主體也都健在,只要適當活化利用,金門的電影文化仍然大有可為!
台灣本島有許多轉型頗為成功的古早戲院,非常值得借鏡,像是位於苗栗縣南庄鄉,號稱全台唯一播放機器設備保留最完整的「南庄戲院」,以及因創作《大嬸婆》而享有盛名的漫畫家劉興欽故鄉-新竹縣內灣鄉的「內灣戲院」,都是在民國卅五年到四十年間,因應早年林業、礦業勞工人口鼎盛時期而創立,隨著林礦業沒落而倒閉,後來的民間業者將其改造為可供遊客「呷飯、配菜、看電影」的戲院餐廳,成為地方重要觀光景點,現在每逢假日,不難看到遊覽車、轎車、機車…等各式各樣大小車輛進進出出南庄與內灣,狹小鄉村街道被擠得水洩不通的盛況,這兩間戲院餐廳總是座無虛席。還有,嘉義縣呈現六零年日據時代風味的「原町戲院懷舊餐廳」,甚至於台北繁華熱鬧、充滿現代感的東區,也坐落著一座超過卅歲的「頂好戲院」,在一場祝融災後荒廢,期間曾被知名藝人蔡頭作為「紅頂藝人」表演劇場,六年前再由專營日本居酒屋集團「三四味屋」接手,轉為劇院式居酒屋餐廳,走高級路線,迄今生意就像它建築鮮明的紅色外觀一般紅紅火火!每個地方因為興起的歷史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的風格走向,但他們都有一個賦予老舊戲院新生命的共同點,讓古蹟重獲新生,也同樣提升了地方觀光!
相較於苗栗「南庄戲院」、新竹「內灣戲院」的傳統林礦業與客家風味,嘉義「原町戲院」的日式風格,或是台北「頂好戲院」變裝後的高檔居酒屋,我們金門的戲院則擁有濃厚的戰地色彩,有阿兵哥把妹約會、學校教官去電影院抓蹺課學生的趣味故事,還有全家扶老攜幼去看電影的溫馨情感,種種過往歷歷在目,其實可以將這些人文記憶賦予「金東電影院」打造成為電影文化館,讓「金沙戲院」結合海蚵麵線、炒泡麵之類的特色小吃,再把屬於金門人驕傲的在地取景院線片搬上來首映,相信我們的戲院絕對有很大復活的空間,只要相關政府單位與民間共同努力,為金門的電影文化創意產業多傾注一絲心力,重現十萬大軍街道榮景將不會是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