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馬總統以國際眼光全面規劃金門
──對今天「旅台金馬同鄉會晉見總統」的深切期待
「台灣要永遠肯定、回饋、情義相挺金門」,二○一○年八月十五日,行政院長吳敦義赴約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四十周年慶頒贈「第一屆金梓獎」時,也發表中央對待金門建設重要談話,他要在各個角落的「金門之友」站出來,強調金門的建設發展,需要更多不分黨籍、派別的「金門之友」情義相挺,同時也轉達了馬總統對金門「念茲在茲」的心情。
行政院長吳敦義才一腳踏進金門同鄉會,懇切傳遞中央關愛金門之情後,今天(周二)上午十時,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薛承泰,將帶領各旅台金馬同鄉會代表進入總統府大禮堂晉見總統馬英九。短短不到三天,院長、總統,先後與金馬同鄉近身接觸、交流、對話,這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紀錄,也說明了過去在政治上屬於邊緣、薄弱族群的金馬人,或因經濟力的自主,或因處在兩岸關係的紐帶;當今,所能獲得中央「關愛的眼神」越來越多,金門的主政者,也從過往的不斷「砲打中央」到今日的放下身段「感謝中央」。
台灣解嚴後的歷任總統,從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對待金門的政治態度、建設策略各有姿容。李登輝任內終止中華民國動員戡亂時期,令國防部逕行發布金馬臨時戒嚴令一年多後,隨即宣布金馬解嚴、終止戰地政務實驗;陳水扁任內執行了立法院三讀通過的《離島開發建設條例》中「得先行試辦金門、馬祖、澎湖地區與大陸地區通航」,於焉開展了「小三通」;馬英九就職不到一年內,立即擴大小三通,讓陸客可以自金馬中轉台灣,隨後施行兩岸大三通,迄今任期已過二年多,金門大學誕生了,金門大橋建設中。
沒有李登輝的鬆動威權軍管體制、宣布金馬解嚴,就不會有陳水扁任內的金馬與大陸「小三通」;沒有陳水扁的「小三通」試辦基礎,也很難有馬英九著眼兩岸思維的「金門大學」、「金門大橋」,乃至民間隱而未宣的「金嶝大橋」和平期待。
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台灣解嚴二十三年來的三任總統,不論藍綠色彩,在身處的時空環境中,即使心中自有政治盤算,但也對金馬體制、定位作出了興革與貢獻。只是,長處政治禁錮、軍事禁忌的金馬之門打開後,金馬人要的,是少一點的政治口號、口水,多一點的實質規劃、建設。
歷任總統中對金馬的態度比較,馬英九顯然是較務實的一位,他對金門歷史文化、地方生態的熟悉度、掌握度遠超過之前在位者。上任未及滿月,二○○八年六月十一日,他即在總統府接見二十位來自金門各界代表組成的「祝賀團」,雙方面對面暢談九十分鐘,當即對諸多議題,如「擴大小三通」、「打開金酒市場」、「發展博弈事業」、「保存戰地史蹟」、「金嶝大橋」、「自由貿易港區」、「金廈共同生活圈」等項目作出回應,最後又歸結不要侷限枝枝節節的事務,「政策改變命運,金門要有發展,必須有國際眼光,分時程,整體規劃」。
一句「以國際眼光全面規劃金門」,道盡了馬總統的大格局看待金門,也影響了後來國民黨提名當選金門縣長的李沃士要打造「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的「工程師治縣」行動理念。
時隔二年後,今天,在省主席薛承泰搭橋促成下,金馬人又要進入總統府晉見馬總統了,拋開政治主張,「以國際眼光全面規劃金門」仍是我們對馬總統、對金門最深切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