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魅力的旅遊饗宴﹗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將於十月十六、十七日舉辦「二○一○金門翟山坑道音樂節」,今年的翟山坑道音樂節,邀請張正傑擔任藝術總監,並安排張正傑大提琴、笛子演奏家吳宗憲、豎琴洪綺鎂,小提琴家吳庭毓與中提琴家李靖宜,以及小提琴新秀梁茜雯等國內知名音樂家共同演出。
以翟山坑道為音樂舞台,源於去年十月間舉辦紀念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和平祈福音樂會,邀請張正傑的大提琴演出,佳評如潮,是以有了今年的翟山坑道音樂節。對於金管處從善如流的轉變,我們感到興奮,畢竟戰地史蹟的活化本不應僅有硬體的整建而已,而是要更深層的關注於軟體的經營。翟山坑道音樂節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希望這樣的堅持可以及而廣之的推行下去,聚焦一場魅力的旅遊饗宴。
事實上,地景與藝術的結合,早有成功的例子。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張藝謀導演的「印象系列」。「印象系列」目前已經推出了雲南印象麗江、杭州印象西湖、桂林印象劉三姐、海南島印象海南島、福建印象大紅袍等五部作品,這五部結合中國實景山水夜秀大作,每一推出便能造成話題,為當地創造可觀的觀光收益。探究「印象系列」的成功,不外乎極大化地景的故事力。有了深層故事性的發掘,就能聚焦特色及賣點,成功的將地方行銷出去。翟山坑道音樂節走的其實是同樣的路子,或許其規模較小,或許其賣點較弱,但我們以為有了好的開始總是一件好事,之後應關注的當是延伸力、持續力與效益性的問題,能否藉由這樣的引子,導引出金門各觀光景點對史蹟活化利用及產業拓展的行動力,當是後續觀察的重要課題。
眾所周知,金門觀光的魅力在於獨特性,弱勢則在於偏重輕軟、以不變應萬變的苟且心態。綜觀目前金門各景點的觀光設施多以靜態展示為主,縱然輔以解說員生動的導覽,也難以吸引回頭客再度蒞臨。職是小三通之故,往來金門最頻繁的商旅卻多數是常客;試問一成不變的景致與一再重複的訴求,如何讓這些識途老馬心甘情願的掏出口袋裡的錢消費,甚或在金門多停留一宿?但如若有定期主題性的展演,或段落分明的主題活動,便適足以解套此一困境。套句八股的軍事用語:勿恃「客」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機會永遠只留給準備好的人。與其看著嘩嘩如流水的過境旅客塞爆我們的機場,不如動動腦筋想想,如何將這些人留在金門。只要多駐留一天,便可能導引規模經濟的成形,屆時就業問題、招商引資當可迎刃而解,也毋庸令我們愁白了髮,猶等不到一次資本家的青睞。
從翟山坑道音樂節出發,或能衍生出坑道藝術館、文創賣店等等,而不僅只是一處「到此一遊」的景點。金門的觀光最大的問題便在於「不動如山」,只要自己日子過得去,就不會太去計較迎城隍、海泳、博餅,以及各鄉鎮的籃球賽、主題節慶是否有達到預期的效益。或許只要注入些許與聆賞者互動的元素,便能激盪出魅力的火花;君不見宜蘭童玩節單只設定一「玩水」主題,便能吸引六十萬人次競相前往。當恢宏的「印象系列」猶是紙上夢想的同時,童玩節或正是金門魅力觀光的下一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