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博餅原鄉論述洪旭──兩岸中秋博狀元餅活動更深層的歷史與土地探索

發布日期:
點閱率:595

「二○一○年金門中秋博狀元餅活動」,昨(八日)晚在後浦城「北鎮廟」前街道舉辦開幕式,開幕賽九十九桌千人參與,隨即巡迴各鄉鎮陸續登場,定九月二十二日中秋節當晚在總兵署一決高下,並送出價值四十萬元的「狀元獎」轎車一部。閩南獨有的「博餅文化」,因著兩岸的極力推廣,金門再拉回明鄭洪旭的「博餅原鄉」論述,加溫納入觀光旅遊推展,這一切,將深化「博餅」更深層的歷史、文化性。
過去止於鄉間民俗生活的「中秋博狀元餅」,近年來得力於金門縣政府與民間觀光業者的合力推動,有了浮出檯面的「中秋博狀元餅活動」,成為每年中秋節的民俗盛會;而彼岸的廈門,在海峽導報社的主辦下,自二○○五年中秋起,有了第一屆「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二○一○年將進入第六屆,活動從廈門再擴及漳州、金門、澎湖、台灣,參與人數也自最初的十萬、三十萬、五十萬,一路飆向百萬人,大幅帶動了文化產業價值;觀光旅遊效益;因為「博餅」,「中秋大於年」,在廈門不脛而走。
金門有「中秋博狀元餅活動」,廈門有「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兩者系出同源;但論活動的規模、吸納的人氣,以及延伸出的文化產值,廈門顯然高過金門,譬如,自二○○八年起,「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列為「福建省對外民間交流重點專案」,廈門並成立博餅民俗園,將博餅文化登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亦積極走出閩境,要將博餅文化向上海、北京推廣。
廈門以「王中王大賽」,打響了中秋博餅知名度、文化品牌。不讓廈門專美於前,二○一○年中秋前夕,八月二十五、二十七日,金門縣政府分別在台北、金門舉行「金門中秋博狀元餅」記者會、座談會,試圖建構「博餅原鄉│金門」的論述。
經由文史工作者葉鈞培等人的發掘、發現,金門縣政府交通旅遊局所編印的《金門中秋博狀元餅專刊》裡,勾勒〈博餅原鄉│金門〉的史源,指出「博狀元餅的由來已久,但何時開始,已不可考,但據鄉老認為這一活動的起源,可能和金門民間傳說有關,據說中秋晚遲睡可使父母長壽,眾人為了打發晚上長時間,所以設計出要長時間才能結束的活動│博狀元餅的遊戲;另有一傳說,博狀元餅是鄭成功的大將洪旭為了使士兵打發離家思鄉之苦,所以設計了博狀元餅的活動,使士兵在秋高氣爽的中秋節玩博狀元餅的遊戲,既有餅吃,又可認識當時的科舉制度,以激勵士兵樹雄心,立壯志,以利驅逐荷蘭,收復台灣」。
明鄭將領洪旭是金門後豐港人,因而有「博餅原鄉」產生連結。惟「傳說」與「史實」終有段距離,必須有更具體的文獻佐證。但不論洪旭創始博餅的可信度為何,洪旭與明鄭這一段歷史,仍可借助「博餅傳說」被突顯;文獻載「洪旭,原名忠珠,後改名旭,字弘蓋,號念衷,後豐港人,明朝抗清時,洪旭以軍功得官,為鄭成功所重用,累官至中軍提督,授戶官、兵官等職,並封忠振伯加太子太師,清兵攻佔金門、廈門二島時,諸將若降清者,皆獲顯秩高官。惟洪旭率兵艦,擁鄭經東歸,經營台澎,屢獻良策,洪旭事成功父子,盡孝忠悃,始終不二,為明鄭股肱之臣」。
史冊中的伯爵將軍洪旭,忠肝義膽,領軍跨越金、廈、台,如能以他為核心,作為明鄭金廈台的代表人物,並扣合「博餅」的淵源,相信可為兩岸人民接受,也將對「博餅原鄉」金門及兩岸博餅文化產生更深遠的歷史、人民與土地情感的連結意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