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打造金門低碳島從低碳社區做起﹗

發布日期:
點閱率:673

環保署為建構低碳家園,訂於一百年,於每縣市完成打造兩個低碳示範社區的計畫。金門縣經環保局積極爭取,推薦新前墩、盤山、西口三社區參與,環保署並於日前派專家抵金依據七大具體減碳措施進行初步調查。
事實上,為呼應國際朝向低碳社會,中央在九十八年第三次全國能源會議提出建構低碳家園之具體期程,民國一○三年將打造六個低碳城市,金門便是其中之一。低碳島可說是金門重要的施政主軸之一,縣府對此除了有電動綠色載具的規劃外,更打算開發綠能產業專區,讓低碳產業及綠能生活可以具體的在金門生根。而在低碳島的發展架構下,社區無疑的將是最基礎的構建單位。特別是在金門這類地狹人少、能源耗用率低的社區群體更容易取得指標性的成就;誠然,示範點的作法要遠比「亂槍打鳥」更來得實際,然而,除了示範點外,或許我們還可以參考諸多成功的案例,制定可行的低碳規範,讓所有的新建或欲改造社區有所遵循,如此,低碳島嶼的願景或便更能順利的達成。
所謂的「低碳社區」,又叫作碳中和社區,對多數國人都算是個新名詞。它是指在一個社區裡,所有的活動產生的碳排放量,除能降到最少外,甚至能透過購買碳匯而達到零碳排放的目標。當下,許多政府都有以碳中和或生態永續概念,興建或改造新的城鎮計畫。綜觀目前低碳社區規劃約略有以下的作法及面向:
一、光能:安裝太陽能熱源系統,開窗採大面積的落地窗設計以達到光與熱的舒適環境。或在屋頂設置花園,防止冬天室內的熱量散失,並兼打造美麗景觀。
二、風能:配置家庭小型風力發電設備,利用風能與熱對流,營造舒適的自然通風環境。
三、水能:打造社區生態池,蓄養水資源。建置有雨水回收及截留設備,充分的將水資源循環再利用,運到各種生活需求上。
除此之外,更要廣泛使用綠能及節能商品,並積極推廣、擴增綠色載具的使用率。目前金門地區設置了諸多自行車借用站,但在自行車道的建置上卻未臻完善;或許車流分道真有其實務上操作的困難,但嘗試提升對單車族的友善,永遠存在努力的空間。或許,在「吾心信其可行」的前提下,我們可以規劃一些真正的自行車專用道,以及綠色隧道空間,讓綠能也成為城市行銷的賣點。當然,最終還是應該落實到大眾運輸系統中電動車的普及上。此節,可由政府鼓勵購買電動車或其他低碳載具做起,還應廣泛的設置社區充電站,以及養護點,並設計鼓勵步行或騎腳踏車,而外出更要有全社區的綠色共乘俱樂部和公共交通系統的配套設置等等。
當然,以上這些設想可能俱屬「知易行難」。因為要溝通集體的意願趨向一致,本來就是一件勞心勞力的工程,特別是許多舊社區因為原有設施彈性或涵蓋度的不足,並不容易有脫胎換骨的低碳表現,而針對新社區及新建築物,如若當下尚欠缺一些有效的獎勵措施與低碳規範配套,那日後要全面性推動起來,勢必難上加難。
總之,低碳社區的推廣首重在低碳家園方案的規劃及執行,有效的低碳方案可以成功的利用可實踐、可複製的方法,為永續性的綠色生活提供更多有利的發展條件,如此,低碳島嶼方有可能因為低碳社區的積累而水到渠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