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用濃烈鄉情預期一個金門的光輝十月

發布日期:
點閱率:511

光輝的十月,兩岸各自歡度國慶,不約而同分享著民主的果實。金門自解除軍管後,各行各業迅即蓬勃發展,由縣府到鄉鎮村里,也都競相戮力投入地方公共事務,期能為故鄉發展貢獻心力。有別於軍管時期官老爺的粗鄙行徑,民主時代的公僕不僅僅是執行公務而已,尚須熟稔民意所歸,謹慎看顧納稅人荷包,以最經濟預算謀求最大效能,近十餘年來在邊學邊做之下,公僕們的努力讓人看得見,但不完美的地方還是令人期待改進。
軍管時期,在政委會主導下,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百姓欠缺自我意識,地方發展始終站在官方利益角度去考量。民主潮流為時代進步的主要趨勢,地區要向前發展,不能再用戒嚴時期的視野去衡量金門,宋朱子理學在中國文化有其地位,其核心貴在實踐,重視地方文化始終為金門的必要,但文化必須融入生活才有價值,少數人與其老是期望藉由朱子光環來突顯金門,不如全民共同努力散發人情味來營造生活安康氛圍,近悅遠來,必能吸引來賓蒞金作客。
金門要發展,有賴全國各界共襄盛舉,不論是否縣籍民眾,祇要有專業學識與技能,金門都當展開胸懷歡迎其為金門建設提供智慧與心力,而業管部門也當嚴格把關,謹慎過濾人員才德,避免所託非人,浪費公帑。十八年來,地方各項公共事務與建設活動琳瑯滿目,卻有些人始終無緣參與,有些人始終獲得公家青睞,年年都可為地方建設獻上心力,業者努力讓人看得見,但有時難免會百密一疏,致讓龐大建物在適用性上並非十分完美,實在可惜。
當下,每當校園驪歌輕唱時,地區年輕人依然得負笈台灣求學深造,出外打拚,許多人學成後,擁有一身才學,想要返鄉貢獻心力,基於工作機會較少,並非所有人都能如願。地方工作機會少、延攬優秀縣籍人才返鄉服務,乃是目前各縣市政府普遍面臨的問題,並非僅有金門如此。年輕人懷有真才實學,雖然暫時未能返鄉服務,仍可藉由各種方式為故鄉獻上心力,「傑出」與「菁英」的定義,是不論您在那裡,始終把故鄉擺在心中,祇要金門有需要,都願意排除萬難,藉由各種方式,為故鄉無私無悔的付出。
位居閩台之間的金門,關鍵時刻裡常扮演著巨星角色,這個光輝的十月,回首兩岸,一邊是由戒嚴到解除禁令,另一邊則由解放到改革開放,讓人更加清楚觀察到民主的可貴,而進步的最大動力是公僕們與百姓們都能同甘共苦,為地方發展貢獻一份心力。金門要向前發展,必須全民看重活在當下的真實,每個人都是故鄉最有份量的寶貝,不論男女老少,不論貧富貴賤,祇要有心,離鄉再遠,都可以智慧與熱情為故鄉寫下可貴的一頁,我們期待民國一百年的十月,藉由濃郁鄉情的凝聚,將可見金門人最為光輝的十月。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