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營造金門之美─舊建築再利用

發布日期:
點閱率:762
字型大小:

舊建築再利用的觀念自1980年代由學界引入台灣大力推行,逐漸成為風潮。其仿效自歐美國家使用舊房子的傳統,將老屋活化變更其機能、強化現代化設備,使空間能符合當代使用所需,力求建築之歷史風貌保留亦維持各時代建築美學遺存。這樣的行動,不僅符合環保的趨勢,也在都市或聚落地景中,維繫了歷史之美,更有許多老街區、老房子轉化為觀光勝地,由以往破舊不堪的境地搖身一變為賺取觀光收入之財源。
在具有歷史的都市或聚落中,舊建築是其發展歷史的見證,保留它就是保存了歷史,故它具有物證性。但是,老房子並不是凍結式保留其遺產,當作古董式地消極保存即可,一棟老房子能完整、健康、充滿活力地存在,更在於其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間密切關聯的情感價值,及其物質功能的復原。故保存要具有實用性,透過合宜的手法再利用舊建築,即能將其作為歷史證物卻能「活用」,獲得「再生」。依據《建築、設計、工程與施工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Architecture, Design,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之定義,再利用乃是:「在建築領域之中藉由創造一種新的使用機能,或者是藉由重新組構一棟建築,以便其原有機能得以一種滿足新需求之新形式重新延續一棟建築或構造物之舉。有時候再利用也會被人稱為建築之調適或改修。建築再利用使得我們可以捕捉建築過去之價值,利用之,並將之轉化成將來之新活力。建築再利用成功之關鍵乃是取決於建築師捕捉一棟現存建築之潛力,並將之開發為新生命之能力。」
由此可見,建築再利用之意義乃是除了保存部份或整體之史實性外,還替不適用或閒置的房子注入新生命,使房子本身和周圍之環境與人們共享老房子之第二春。凍結一棟老房子使其不再繼續破壞是一種消極的辦法,替不適用或閒置的老建築尋求新的生命則是更積極的舉動。而建築再利用之對今日營建環境特別有意義,乃是因藉由此種策略,過去之歷史可以被以「活」的面貌出現在今日,甚且與當代共同成為將來之見証。透過此種方法,許多老建築都可以以此達成其再生之契機,進而使之與大眾生活結合在一起,創造新的建築意義。
近年來不論是縣政府或國家公園,大量補助修繕了縣內的民居、洋樓、公共建築、碉堡等建築物,作為出租民宿、展覽館,或作為公家機關繼續使用,即是主動將閒置的老建築注入了新的生命,不但節能環保,也讓老舊環境重新燃起希望,強化了社群的活力、提高了有形與無形的價值。近日由文化局所舉辦的文化講座中,出版《改造老房子》一書的作者林黛羚來金開講,她即以國內常見的幾種屋型,配合實際案例的講解,分享老房子屋主們的創意與改建的經驗,讓大家瞭解原來老房子可以如此地變裝,且能導入相關巧思,使一棟已判定死刑的老建築成為舒適、節能、生態而平價的綠建築,滿足民眾的需求,也將老舊環境與建築搖身一變成為具特色又經濟環保的夢想園地。
金門之美,其中之一就是舊建築的多樣風貌。我們不應懼怕這些歷史遺存,反而應積極主動注入新生命,除參酌當代環保節能之潮流保存屬於我們的遺產外,應加上合宜的再利用手法,透過巧思營造具歷史又富建築美學的綠色建築,讓金門之美在歷史的連續性上永續發展。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