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烈日灼金門文獻烙印記

發布日期:
點閱率:783
字型大小:

─日軍登陸占領金門島七十三周年紀念日的歷史研究與政治思索
《金門縣志‧大事記》載一九三七、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晨,日軍砲擊舊金城(金門城)等處登陸,我無抵抗,居民紛紛逃向內地,縣長鄺漢乘金星輪走大嶝,後以棄職潛逃,為福建省政府軍法審判槍決」,「同日,縣府遷大嶝,社訓教官陳文照暫代行縣長職務」。
「跑日本」、「日本手」,金門老一輩烙印在心裡永難磨滅的土地與歷史記憶,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六日迄今,已整整走過七十三周年了。大東亞戰爭下,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日軍強占、統治金門島八年,造成金門縣政府被迫流亡彼岸的大嶝鄉運作八年,也迫使島民紛紛避居內地、遠走南洋。日據,無疑是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金門歷史時空一個關鍵的年代。只是,這一段「日據史」,留下來的地景空間、文獻記載、口述歷史、相關研究有限,多止於裝填在鄉老的腦海記憶。在日據金門七十三周年紀念日的今天,也在迎接建國百年的到來,我們以為,有必要補綴、還原那一段歷史記憶,一則豐富金門史研究,一則讓世人更清楚金門所承載的歷史重量。
日據金門的文獻與史料研究,早期僅見一九三八年,伊藤憐之助著,南洋協會台灣支部出版的《福建省金門島概況》,計分十二章,對日據之初的金門地理、人口與風俗、交通運輸、行政及司法、衛生、文教、稅制、郵政、匯兌及通貨、電氣事業、資源及產業、工業、商業等有詳細調查介紹,並附珍貴圖像,金門文化局曾以《日據時期金門調查實錄》中、日文對照重刊此書。
《福建省金門島概況》外,二十世紀幾未再見日據金門專著、專論;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二○○八、二○○九,分別在中興大學、成功大學舉行的「二○○八金門學學術研討會」、「二○○九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發表〈烈日灼金門–《台灣日日新報》中的金門敘事〉,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正珍發表〈日本南進政策下的金門與台灣〉,戴、林二教授的論文,終於為日據金門的研究推開第一道窗口。
戴寶村〈烈日灼金門–《台灣日日新報》中的金門敘事〉,透過爬梳一八九八–一九三七年間《台灣日日新報》的一百多則金門相關資料,戴寶村研究發現,其中出現許多的海盜、海難事件,報導中也涉及金門本身的發展與地方特殊性,諸如外人在金門島上的傳教活動、清國與中華民國政府如何治理金門、向海外發展的傳統、境內鴉片種植與匪亂等問題,「這些持續性的關注,或多或少影響日本爾後占領金門的統治方針,也提供台灣民眾了解金門的片斷印象」。
林正珍〈日本南進政策下的金門與台灣〉,提出了幾大重要論述,「金門人有近八年『日本手』統治的經驗,這時金門與台灣的關係才正式躍上歷史舞台,而一九四九年後金門更成為『保衛大台灣』的前線,也在『冷戰』中鐫刻著台灣的國境線」,「以金門在一九三○年代至一九五○年代為例,在短暫的二十年內,中華民國政權、中華共和國(閩變)、中華民國政府(一九四○年三月汪精衛政權),戰後的中華民國政權及國、共對抗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在不到二十年之間,金門飽受『政治符號』更迭的無奈,也都分別為這小島上的人民留下各類印跡」。
從戴寶村、林正珍的資料發現、解讀中,我們得以重新認識、解構「日據金門八年」的各種面貌與產生的影響,對照金門人自身土地情感出發,對待日據的文史篇章,如薛福緣在《顯影月刊》第十六卷的〈八年滄桑錄〉,旅印作家李金昌的《金門憶昔:日軍強徵馬伕》,以及翔安區金門同胞聯誼會在二○○八年世界金門日研討會發表的〈翔金攜手合作 保護抗戰遺址:關於進一步保護大嶝島上金門縣政府舊址群的思考〉,可產生、連結出一個繁複的「日據金門史」。
昨天是一九四九年的古寧頭戰役六十一周年紀念日,今天是一九三七年的日軍占領金門七十三周年紀念日,俱是金門島、金門人不堪回首的苦難印記,但也是改變金門人命運的歷史關卡。古寧頭戰役已有大量文獻,日據金門則缺乏較完整的研究史料。期待島內外的文史學者,再接再厲發掘更多的材料,發展研究觀點,為「烈日灼金門」留下歷史見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