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事要做人更要能創新
日前縣政府與行政院地方行政研習中心,在金城聯合舉辦薦任非主管人員「管理潛力研習班-思考力分班」,特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教授祝鳳岡,主講「顧客導向之服務」,顧名思義,服務至上,機關民間,莫不重視。
該項研習活動,計有縣政府暨所屬機關學校薦任非主管人員八十人到場聽講,由於「適時」亦復「適題」,合乎當前推動施政需求,報到狀況,踴躍熱烈,充分顯現吸引新知風氣盛行,接受新知意願普遍提昇。
祝鳳岡說:現代知識份子,既要會「做事」,更要會「做人」,還要會「說話」,又要「傳統」,也要「創新」。別看寥寥幾個字,知易行難,想要「面面俱到」,做到盡善盡美,讓人滿意,討人歡喜,坦而言之,難度很高,知識只是主觀必備條件,如何付諸身體力行,才是主要關鍵。
時代正在不斷進步,民意需求與日俱增,民之所欲欲之,對於民眾提出之付託,唯有欣然接受與認真處理,否則,怨言就會應聲而起,甚至橫生枝節。因而用心為民服務,公僕別無選擇,猶如民間商賈,必須笑臉迎人,顧客至上。
值此二十一世紀,乃知識與經濟競爭時代,公僕「終身學習」不可或少。面對「做事」與「做人」,兩者必須兼籌並顧。換言之,舉凡政府法令許可範圍,應把握「隨機應變,通情達變,創新求變」,讓民眾感受得到服務之熱忱。反之,法令明文禁止者,萬勿擅專行事,且應委婉說明瞭解,此乃「做事與做人」基本原則。
公僕乃現代知識份子,為使政策政令順利推展,首應不斷充實自我專業知能,以增加競爭能力,此外公共關係之建立與個人良好形象同等重要,人與人間,貴在「真誠」,所謂「不誠無物」,難以維持彼此永恆信賴與互動,畢竟「做事」與「做人」因果互繫,涇渭必須分明清楚,實事求是,童叟無欺,真做事,做對事,做該做之事,盡該盡之責任,百姓眼睛雪亮,最忌尸位素餐,應付了事,濫好人只能矇過一時,不能騙人一世。
有人說:「說話是一種藝術」,「會說話」所指為何?說真話,說對話,說該說的話,不惜言,不妄言,不輕諾,說到做到,讓人心悅誠服。有人頻上電視台政論節目論辯,口若懸河,口沫橫飛,卻因無中生有,別有政治意圖,譭人名節,攻訐人身,到頭來禍從口出,逃不掉被人追訴法辦命運,凡此誠不足取。身為現代公僕者,有為政府機關進行「政策辯護」之責任義務,惟要「真話實說」、「導偏入正」,說得清楚,講得明白,讓人知其然,信其所以然,安定民心,促使社會進步,如此才是真正「能言善辯」,也是公僕應有之「修練」。
「傳統」之謂,淵遠流長,恆久不衰,有其珍貴歷史文化核心價值,能使人「溫故知新」,裨益社會長進向前。如傳統「語言、宗教、文字、生活習慣」等等。又如本縣以「文化立縣」為施政主軸,致力於宏揚國粹,倡導效法先聖先賢精神,維護歷史古蹟,傳統閩南建築整修給予獎助,凡此俱與發揚傳統文化「精神」與「價值」息息相關,有幸踏進公務門檻,自應時以整體「強根固本」工作為念,倍加努力。使之發揚光大,成為地區發展觀光事業寶貴資源,提昇金門知名度。
「創新」與「求變」,此乃一體之兩面,相輔相成。非是「喜新厭舊」、一味「除舊佈新」,而是「留優汰劣」、「精益求精」。「求變」不能「亂變」,有云:萬變不離其宗,必須依循一定脈絡軌跡,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合乎「法、理、情」要求,變到「止於至善」,如袪除「官僚鄉愿」積習,改善為民「服務態度」與「作法」。也即「創新」必須切合時宜需要,「求變」則應順應民意,否則「創新求變」,將是捨本逐末,並無意義。
縣長李沃士傾其全力,推動「親民、便民、利民」工作,事必躬親,有目共睹。凡此,胥賴施政團隊成員,秉持「誠以待人,忠以敬事、創新求變」之服務態度方法,落實執行,擴大影響,則此次研習活動,事半功倍,有助金門團結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