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對環境荷爾蒙應有的省思

發布日期:
點閱率:626

有鑑於日常我們的生活用品、飲食裡儘是充斥著塑化劑、重金屬等危害健康的「環境荷爾蒙」,不僅提高人體致癌的風險,更使愈來愈多的下一代出現過動、罹患罕見疾病等現象。也因此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等人於日前發起成立「生活掃毒行動聯盟」,要用民間自主稽查和監督的力量,逼迫政府站出來管制環境荷爾蒙,清除生活中隱形的毒化物。
雖然眾人對此課題或許不是那麼熟悉,更多的是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原來環境荷爾蒙竟是無所不在的:舉凡各種食品、化妝品中的鎘、汞、鉛等重金屬和農藥殘留;食品容器中的塑化劑、雙酚A,乃至PVC保鮮膜遇油脂食物和高溫微波會釋放的鄰苯二甲酸酯類(DEHP)等物質皆是,這些會提高人體致癌風險,並導致不孕、畸胎、破壞內分泌系統,造成兒童早熟、過動、娘娘腔等現象,而這些物質又是如此地充斥於各界,怎不令人擔憂?尤其是對生活習性向來不環保的金門鄉親,尤令人憂心忡忡。
面對如此令人擔憂卻又不知何去何從之現象,我們應如何因應呢?我們以為對症下藥才是至道。根據日本環境廳公告的資料,此種會干擾內分泌系統的環境荷爾蒙略分為殺蟲劑、除草劑、塑膠之塑化劑等,對鄉親言,或許可從有機與少用,甚至不用塑膠製品來得有效。
首談有機農業這個名詞,最早由諾斯伯訥(Lord Northbourne)開始使用,但僅僅為學術界的一種理念而已。一直到一九七○年代全球發生第一次能源危機,各國才開始重視生態資源的保護。一九七二年,法國發起「國際有機農業運動組織」(IFOAM),鼓吹有機農業的理念與實務。一九八○年,西歐社會農業消費者運動蓬勃,一九九○年代促使政府開始進行有機生產的立法並制定認證標準。 其實,以我國農業生產技術的發達,加上金門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有機農業及其高附加價值的農業加工產品,前景可期。
再來是少用,尤其應嚴禁使用塑膠製品裝置熱食、熱飲。不談多年來家庭垃圾有多達三分之一以上的塑膠廢棄物對地球之傷害,尤其令人不敢恭維的是鄉親以塑膠袋裝熱食、熱飲之現象,又豈是一個現代社會應有的生話方式呢?更不諱言地說,若依歐盟對台灣濫用塑膠袋裝置熱食之現象評為「令人無法置信」的標準,則金門鄉親無視於各種塑膠袋來裝置熱食、熱飲之現象,誠不知如何論之呢?塑膠成型時所使用的塑化劑,多具有環境荷爾蒙的效應,因此塑膠的餐具、注射筒、玩具都必須全面加以體檢。我們雖不必如歐盟等先進國家一樣地精密;但至少在生活上力求環保,這才是金門步入現代化應有的格局。
重振金門是每一個鄉親應有的志氣;但如何重振金門,卻是一項知性與理性的工程,從各種現代化的基礎建設、宏觀且便利的綠建築,乃至符合世界潮流的思維,都是必要之軟硬體元素,這更是本文之立意所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