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學的社會責任
日前知名學者馬凱先生紹接台大胡佛教授後,在報端以一流教授該做什麼為題,痛責一些專業不足、卻很會硬拗之流者自是其是、非其所非的媒體名嘴,讓所有的問題,或大或小,若重若輕,一概在詭辭、偽辭、遁辭的攪擾之下是非混淆、黑白難分,不僅造成社會價值錯亂,更嚴重影響整個人心。但依馬先生之言,探其原因,不正因為有真知灼見的一流學者、知識分子不屑拋頭露面,入世教化,以上使整個社會在專業知識方面呈現一片空白的困窘。徒令一些伶牙利齒的資深媒體人、名嘴學者糾纏不休,任令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使整個社會只聞一片喧囂的雜音,偏見、邪見瀰漫,迷惑益深,最後只能靠民粹引導社會走向。
面對這種社會病象,正因為一些淺見之知識份子,以不參與政治,甚至於不與政治為伍作藉口,成日只會關心於斗室之見,或皓首趕寫美國期刊的SSCI論文以求升等、補助、躋身一流學者之不暇,且以此為傲。其實,正如馬文所言的: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知識分子,原本不是如此的。數千年來,「士以天下為己任」,本就是每個知識份子胸懷蒼生的職志,所謂士志於道,任重而道遠之意也。因此那些只求獨善其身、獨享其利者,不但造反先師之道,更不客氣言,即使學富五車,也僅是一個會活動的書櫃而已!凡此均足為天下知識份子惕之!
無獨有偶,日前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也表示,知識分子過去是社會主流,現在卻成為過時名詞,大家不再期許自己是知識分子,他認為和台灣藍綠的激化等原因有關,期許知識分子覺醒,擔起應負的責任。他期盼社會對知識分子有新的定義,知識分子本身也要覺醒、堅持理想,大家不要到書店只想找「成功術」相關書籍,應該關心「更上層的事」。他更援引他引用聯合知識庫資料指出,之前歷史洪流中,知識分子是社會主流,如今卻隱入歷史角落,很少有人再以「知識分子」自居,甚至提這個名詞時竟有過時、冬烘與嘲諷的味道,令人情何以堪。因此他切切期盼知識分子應自我期許!
我們以為,知識份子如何重振昔日風光,只有重回先師以道為己任之至道上,也就是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至道上,這才有可能重振士風之日。就此而言,則身居金門最高學府之金門大學,在此歷史交會時刻,更應有義務,也有責任扮演好這個社會角色:那就是以學理之嚴整性、前瞻性、世界性,徹底發揮監督、引導、教化之角色,使金門這個尚處於宗姓、半封建體系之社會與價值,走向普世價值之公民社會。更可善用金大客賓之身分,可以突破講人情、好面子,乃至不敢直言之窘局,有效指引金門普羅大眾走向一個現代化之公民社會,進而監督各項公共政策,以普世及國際水準來要求之。如此不僅符合儒家入世之道,更是金門大學對金門之社會責任,更是慰藉胡、馬兩位師者之心疾,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