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建國百年金門的文化保存與創新的視野
在建國百年之前,台灣開展出新的五都政治架構。這顯現出台灣的政治與經濟資源都將集中在台北、新北、台中、台南與高雄五大都市,其他縣市所獲得的資源不可避免將受到嚴重排擠與壓縮,而位處離島的金門更令人感到憂慮。其中,文化建設通常在經濟發展之後,因此民國一百年之後新的政治局勢將影響到文化政策的長遠發展。
為慶祝建國百年,金門會有一連串相關活動,在明年八月二十三日,政府將在八二三砲戰所在的金門舉辦敲「和平鐘」的和平祈福活動。不過在這些別具意義的活動之後,應該更深刻思考「與國同壽」的金門,在民國一百年以後的文化發展定位與架構。如果金門要依縣長施政願景建設成為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兩岸高等教育殿堂薈萃的大學島與酒香四溢、詩酒並雅的白酒文化島嶼,那麼應該重新看待島上豐厚的文化資產應該如何保存與維護,並再利用成為經濟發展的助翼。跳脫獨厚政治與經濟的施政主軸,使文化與教育成為與台灣其他縣市發展的區隔。在人口或是經濟資源上或許不若他縣,但是卻可以透過施政主軸的確立,讓金門成為文化資產保存與創新最為富有的島嶼巨人。
基於此,未來相關單位應思考如何建構一個前瞻性的文化保存與創新發展的架構,進一步協調統合島上文化與自然資產,以為營造創意設計環境奠定基礎:
一、建構統合與協調機制以執行文化保存維護
雖然現有的文化、自然資產管理單位皆做出了階段性的豐富成果,然而如何在政策面及實質環境上跨越彼此的界線,推動一個結合各層級的公部門、顧問團體與居民的有效協調機制,以便為金門獨有的珍貴資產做出更具整合性的維護計畫亟需面對。各界應思考籌組一「金門與烈嶼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此委員會將成為縣政府、國家公園、軍方、學術單位與在地團體的協調與溝通平台。跨越行政本位的藩籬,讓隸屬不同管轄範圍的遺產資源得以統合,以利整體規劃,避免現今多頭馬車的窘境。
二、營造一個開放且良善的創意設計環境
在維護文化與自然資產的前提下,政府應排除障礙,創造誘因,鼓勵本地與外來的文化創意與設計團隊參與各項建設。更重要地,全面改善設計環境,提升設計品質,讓營造得以與設計相輔相成,產生良性循環。同時,與在地學術單位密切合作,假以時日,金門的創意設計能量必定得以全面提升,令人再次刮目相看。
在迎接建國百年前的此時,如何開創出一個新的文化保存與創新的新視野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