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寧與學生安全必須確保
──由境外學校發生霸凌事件說起
邇來國內各大媒體,持續報導學校霸凌事件,更有黑幫入侵校園,學生成群結黨霸凌同學、毆人成傷、逼拍裸照、反嗆老師,甚至聯手甩炮,惡整師長,顯示校園安寧與安全亮起紅燈,是問題,也是大事,引起府院高度重視。
行政院劍及履及,頃已成立跨部會反霸凌機制,指定政務委員曾志朗負責督軍,協調教育、內政、法務三部及警政署全面啟動反霸凌行動,禁絕霸凌事件再度上演,期以確保校園安寧與學生安全。
總統馬英九,也曾對此公開提出呼籲,觀念上應先建立不怕家醜外揚,積極面對霸凌問題,才是積極健康之態度。校長、教師要有不怕影響考績或升遷,認真反省,將之攤開來就好處理,若怕外界知道不敢張揚,最後只會變得更為錯綜複雜。有感而發,一針見血,道破國內少數學校校風頹廢,其來有自,誠非一日之寒,亟應全面檢討加強改進。
根據教育部最近調查資料統計顯示,全國中小學陳報校園治安事件,去年每月平均發生為七十八件,較之前年增加二十件。尤以每年五月、十月通報件數上升,真正原因不一而足,應與此期間三年級學生即將畢業,學生情緒浮動,易因接觸增加而起言語摩擦,衝突演變成霸凌事件,在此姑且不談成因如何,證諸學校霸凌狀況,就如媒體報導指出,早就已經存在,惟若為此要求甫經接任不久教育部長概括承擔長期以來全部責任,則需下台,實在有欠公平。換言之,倘若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都能見微知著,主動聯手對準問題,採取必要措施,相信黑幫不致入侵校園,學校霸凌事件,自然不會愈演愈烈!
眾人皆知,學校肩負百年樹人之大計,應有純靜、活潑、蓬勃優良校風與學習環境、校長與教師,職司解惑授業,作育英才,厚植國力,蔚為國用。而也教忠教孝,傳授如何為人處事,服務大眾,回饋社會之道理,因而「德、智、體、群、美」五大教育方針及校園安全維護工作,必須齊頭併進,如今霸凌事件此起彼落,甚有學生因而遭到移送法辦,豈止令人痛心而已,頹風助長,亟需大家勇敢站出來,齊心協力有效予以遏止。
有云:「解鈴還需繫鈴人」。既然問題係自學校發生,應由學校負責面對,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此時此刻,更需大家集思廣益,想出上上之策,正本清源,治標亦復治本。
無可否認,霸凌事件,各方矚目,既有負面批評指責,也有正面且具建設性之改進建言,下列三點淺見,謹供參考:
一、嚴管-古有名訓:「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嚴管不是苛求嚴待,而是應在現行教育制度之下,依照既有之教育法令規章,實事求是,落實執行,諸如建立靈活通報機制,舉凡發現有礙學校聲譽與安全者,都應做到「有聞必錄,有錄必報」,督學與學校訓導人員、軍訓教官平日尤需加強互動協調與配合,校規不及處理者,即應報警,俾期「教導、訓導、疏導」三導,發揮最大功效。
二、勤教-為人師者,地位崇高,以身作則,以身示範,有教無類,誨人不倦,或許每日難免面對學生偏差行為,祇要秉持「不惜言、不卸責」,主動深入了解,用最佳之教育態度,糾之以偏,教之以正,並與家庭、社會密切結合,即能貫徹教育政策要求,發揮「潛移默化」效果。政府推動反霸凌宣導教育,貴在落實「勤教」,是否另行立法規範,緩不濟急。此外,少理論,多行動,多關愛,即是「勤教」之核心價值。
三、善導-此項工作,知易行難,需要付出更大精神與時間,而「愛心、苦心、耐心」更是無可或缺。須知「無愛心」,即無起點;「無苦心」,即乏動力,倘無「耐心」可能半途而廢,前功盡棄。緣此,學校霸凌問題,訓導工作吃重,關係成敗,在現階段而言,按圖索驥,應在「善導」工作下功夫,消弭問題於無形最為重要。
教育事業,可長可久,應將學校安寧與安全融入在校學生日常生活要求之中,賡續透過宣教訓導,使之養成習慣,自動自發,實踐力行,畢竟維護校園安寧與安全任重道遠,學校與社會及家庭,可謂三方面都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