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譜牒迎向豐華─兼向地區族譜編修工作者致敬
國有國史,縣有縣志,而家乘譜牒乃為姓氏宗族的經典文獻。告別民國九十九年前夕,台灣省姓氏研究學會策辦「珍藏久久台灣族譜展」,豐富內容讓參訪民眾高喊不虛此行。其中「許氏族譜專區」欣見本縣耆老許嘉立編撰《金門珠浦許氏族譜》等三十餘冊參展,對於一生致力族譜編修的許嘉立老先生,雖然已於去年清明之際告別人世,其無私奉獻精神仍然活在許多鄉親心中。
許嘉立自七十六年即全力投入族譜編撰工作,由初期純粹為了尋根,演變成為生活重心,為了讓編寫族譜更有效益,且在耄耋之年學習電腦,借助電腦化作業,讓族譜編修工作更加得心應手,幾近迷戀的熱衷態度令人折服。民國九十三年,地區一群關懷家鄉宗族事務的鄉親籌組「宗族文化研究協會」,以熱誠和專業,協助地區姓氏宗族編修族譜事宜,時時提醒鄉親族譜編修工作當責無旁貸。
本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戮力推動地區族譜編修事宜,全體會員完全以免費方式協助各姓氏宗族編撰(修)家乘譜牒,對許嘉立敬重有加,並視為「國寶」級顧問。而許嘉立為各姓氏免費修譜不僅深受地區民眾愛戴,同時吸引台灣眾多族譜收藏家的注目,經常蒞臨金門向他請教或索取族譜,在許嘉立過世之前,宜蘭族譜收藏家陳永瑞即獲得老先生贈送多年的心血,並將部份族譜參與「珍藏久久」族譜展展出。
金門先民由漳泉各地遷徙而來,復因生計故而移民海外或旅居閩台各地,致令海內外及兩岸三地都有金門民眾的足跡,隨著全球各地宗親會或同鄉會聯誼熱潮廣傳,以及各地金門鄉親紛紛舉家返鄉溯祖尋根,各姓氏族譜正為交流活動與尋根之旅提供圓滿結果。金門地區家乘譜牒,不僅是民眾溯祖尋根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金門歷代發展源流的重要參考,可謂是金門正史之外深具份量的歷史文獻資料。
在宗族文化研究協會推動下,地區各姓氏宗族建譜與修譜工作漸進入軌道,由於累積著豐富經驗與成果,兩岸同好爭相交流與聯誼。重視族譜並非僅有華人專美於前,國際間對於族譜的重視已成為趨勢,不僅是歐美等先進國家,甚至在亞非地區許多族群重視族譜不落人後。許嘉立所編修族譜,不僅在兩岸都有人收藏,台灣族譜專家廖慶六更將許嘉立所贈族譜送到美國專業機構珍藏,讓族譜在扮演家族與地區文獻要角外,同時也成為人類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幫手。
家乘譜牒堪為重視傳統的華人家庭常見的傳家之寶,是所有姓氏宗族唯一可與遠方族親永續分享的血源信物,編修族譜當是各姓氏宗族的核心工作,也是每個姓氏宗族長老不可偏廢或推諉卸責的事務。本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熱心協助族譜編修事宜,但也僅能扮演一個技術指導的推手,各姓氏宗族仍需要像許老先生這樣長者,無私無我,身體力行,而全體族親共同參與既可凝聚親誼,更可確保譜牒資料完整,避免張冠李戴,或以訛傳訛。
金門許多姓氏家族歷史高達八百餘年,而族譜正是典型的家族紀錄,「文化立縣」除作為公部門政令外,可貴的是民眾都能在生活中實踐,各姓氏宗族自主性的展開族譜編修事務,並視為綿延宗族的永續工程,將是金門展現文化島鄉的重要能量,我們期待各姓氏宗族都有建立譜牒共識,鼓勵更多族親投入族譜編修事務,藉由家乘譜牒見證金門鄉親殷勤奮鬥的家族故事,同時讓海內外鄉親溯祖尋根更為便利,落實四海一家的島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