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濃郁鄉情期待明年春節再團圓
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迎新春。新春年假期間,伴隨著熱鬧滾滾的返鄉人潮,家鄉處處春意盎然,年節應景活動多彩多姿,豐富展現濃郁人情味,年假結束前,大家也都帶著滿懷關心與祝福,各自回到工作崗位,期待下一個新春年節的聚會。
回顧歷次珍貴年假,旅外民眾能夠如願返鄉與家人團聚,家家戶戶也都能平安快樂除舊迎新,除了縣府各部門妥善籌謀,以及各家戶同心協力規劃新春年節外,最重要的是,社會各角落有一群堅守工作崗位的夥伴們,犧牲與家人團圓時刻,無怨無悔的奉獻付出,而讓大家享有更美好的佳節時光,我們藉此向他們道聲謝謝,同時期勉全體鄉親向他們學習無私無我的奉獻精神。
新春年節,琳瑯滿目的電視節目總是賣力演出力求衝破收視力,新聞頻道始終擁有忠實觀眾定期收看,偶而出現部份弱勢族群屈居社會一隅,未能如同大家一樣平安快樂過新年,他們有的僅為稚齡,有的年事老邁,卻須獨力爭取三餐溫飽,讓人深表同情,而我們的社會總是不乏十步芳草,默默助人且隱匿善行,讓人佩服,他們的行動告知民眾,關懷弱勢不應全是政府的事,民眾也有責任與必要。
台灣社會常可見香火旺盛的寺廟,在善男信女的供養下,主事者一身體態豐盈的福相,另類呈現台灣經濟成長豐饒結果。傳統民俗裡,節慶時常免不了宗廟活動,新春年節,各地廟宇香火依然鼎盛,不時可見信徒「揪團」前往朝拜現象,或求財求平安,或求官求姻緣,雖然收穫最豐的永遠是廟方,民眾還是滿懷希望。公僕們為民服務,當盡心為民解決困惑,讓進出公門的民眾有求必應,比之信徒更能圓滿如願。
新春年節,家人團聚,和樂融融,全家大小祭拜祖先恆為春節重頭戲,一年之始,各宗族長或家長帶著族親家人追悼祖先,祈求先人保佑全家平安,這種慎終追遠、敬重祖先的禮俗是國人固守傳家禮數的根源,也是濃厚人情味的極盡表現,不僅可凝聚宗親鄉誼力量,同時教育年輕族群當及時孝順父母,尊重師長。藉此,期待大家將孝親禮數擴展到親友與賓客身上,藉由「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落實豐厚金門人文精神。
農曆新春活動,團聚拜年,展現出國人熱愛祥和、祈求平安的生活。新春年節過後,大家相繼回到工作崗位,繼續盡好個人本份,而機關單位,也都在新春開工首日,舉行團拜活動,相互獻上祝福,期許團體與個人都有嶄新的開始。「平安千秋福,家和萬事興」蘊藏著老祖宗「和為貴」的叮嚀,道出每個家庭新年新期望,同時也可作為公私機構新年發展新願景。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工作要求新求變,精益求精,而老鄉、老家、老友依然不能忘,因為大家回到工作崗位時,所攜帶的滿懷祝福,正是千古不變的濃郁鄉誼,這股鄉誼不僅係為支撐鄉親勤儉持家的支柱,更是充足旅外遊子年年定期返鄉的能量,因為愛家愛鄉,所以我們期待每個新年團聚在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