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民間社團發展永續施政願景﹗
金城鎮公所蒐羅了內政部和金門縣政府的社會福利補助申請,以及相關的實施辦法和要點,彙整編印為「金城鎮一百年度社區發展業務講義」,內容詳實,一目了然,且附加有範例,將分送全鎮各社區使用和參考,期使社區發展在金兔年更有活力、效率與充滿希望!
金門民間社團的種類繁多,但多數功能性及效益不佳,可能是不爭的事實。有些社團成立,往往只為了公部門每年例行的微薄補助,吃吃飯、唱唱歌也就耗光了。實則,每個民間社團都該有它的功能及使命,而權管單位更負有輔導成長、評鑑優劣,甚或明令獎勵或退場的職責。
以金城鎮的社區發展業務為例。金城鎮公所在輔導社區參加內政部辦理社區業務工作評鑑,分別有在九十年前水頭社區甲等獎、九十一年吳厝社區單項優良獎、九十二年金門城社區甲等獎、九十三年庵前社區單項優良獎、九十四年北門社區甲等獎、九十五年鳳翔新莊社區單項優良獎、九十九年南門社區甲等獎的多項獎項和榮譽。這些榮耀自然奠基於社區民眾的熱情參與,但更重要的是輔導單位願意把社區營造當成一件重要的事來辦。實務上,許多民間社團的運作,都只是理事長、總幹事等少數幹部的事,而要鼓舞更多會員、民眾的參與,除了切身相關的議題及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要賦予組織「驅動力」。「驅動力」多數時候並不等同於狹隘的收益或補助款,而是物質以外的成就與共榮感。我們鼓勵地方人參與地方事務,除了落實民主自治與民意治理外,更重要在於凝聚情感及眾志成城的內涵。就民間組織而言,「吾心信其可成,則無堅不摧;吾心信其不可成,則反掌折枝之易亦不成」,一個團體產生信心最重要,而信心的來源,除了領導者的熱情外,輔導單位的作為更至為關鍵。謹提供以下面向供參。
其一、人員的訓練。社團通常是有共同的理想、一致目標的人員聚合體,而要達致一定的目標,又通常不僅只於嘴上嚷嚷而已。行動力直接表顯了組織的活力,輔導單位的責任便是將這股活力納於體制規範下,達致促進公共利益的最終目的。而活動力的所有肇因都源於「人」,於是乎便有了「社區營造師」等等的人才養成課程;這類的課程標榜與實務配合,多數時候卻又未能具體符合各區域的發展特性。基此,我們有必要建立常駐講師或專家群制度,針對各異的需求提出契合地方發展特色的訓練課題,以符實需。
其二、流程的明確。很多計畫的推動,都是剃頭擔子一頭熱,民間縱有熱情,卻容易因繁瑣的作業流程而打退堂鼓;針對此節,範例、範本通常就能發揮實質的作用,再加上專人的輔導解說,更容易事半功倍。
其三、訊息的更新。許多公共網站一建經年,人如流水改朝換代,資訊卻未見更動。相關單位有進行相應的發文及通知,但在網訊無遠弗屆的年代裡,善用與整合訊息網路,往往至為關鍵;只要簡單的作為就網羅更多的年輕思維,實沒有不傾力以赴的道理。
總之,金城鎮公所彙編「社區發展業務講義」,對社區發展自然會有著實質的助益,更免不了務實的輔導。公務資源有限,民力卻是無窮,尤以社區營造包羅萬象,若能妥善掌握,對順遂施政自是裨益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