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島嶼見證時代─總統馬英九總序《金門百年庶民列傳》所傳遞的金門故事與金門精神
「歷史與人文、戰爭與和平;金門譜出了傳奇樂章。傳奇的背後,最令人感動的還有金門人綿密深厚的鄉情。英九四年前訪問新加坡,在港口遇到以『金門人』自我介紹的一群人,初以為是來自金門的觀光客,寒暄後才知他們是在新加坡已僑居數代,卻仍以『金門人』自居的華人。言談間流露出即使身在遙遠的異國,金門人仍深繫原鄉情懷,並驅促他們飲水思源、回饋故里。早年金門島上的民生、教育、建築等建設,常見『僑匯』投注的力量,島上數量龐大的各色洋樓,見證著一世紀來僑親的鄉土之愛;如今進入二十一世紀,民國九十九年家鄉設立第一所『金門大學』,多位在南洋奮鬥有成的金僑還都慷慨捐資興學;台灣、大陸、南洋,也處處可見金門同鄉會、互助會,連繫鄉親、凝聚鄉心的熱絡互動不曾歇止。」
這是總統馬英九近日為金門縣政府文化局與旺文出版公司合作、行將出版的《金門百年庶民列傳》所撰寫總序中的一段文字內容,回溯金門人走過戰火、戰亂、移民的百年坎坷路,馬總統感動於「金門人綿密深厚的鄉情」,也肯定「『金門故事、金門精神』必將如史詩般代代傳唱下去」。
在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之際,馬英九以總統之尊,藉著為《金門百年庶民列傳》作序的機遇,投注金門島嶼、聚焦金門族群,在近二千字的序文中,也道出「一世紀以來,在地的金門人勤耕守業,安分守己,建設家園;在海外的金門人,闖蕩異鄉,奮鬥打拚,卓然有成」,「沒有昨日的金門苦難,就沒有今日的台灣繁榮」,「金門逐步從硝煙砲火中走出,從『兩岸衝突的前線』轉型為『兩岸交流的關鍵』」,「《金門百年庶民列傳》回顧金門庶民的生活歷程,刻劃這片土地共同擁有的記憶與經驗,深具意義,不僅精彩記錄一座島嶼,更深刻見證一個時代,『金門故事、金門精神』必將如史詩般代代傳唱下去」。
〈記錄一座島嶼,見證一個時代〉,允為馬英九就任總統以來,透過文字傳遞出的一篇對待金門重要文獻,也讓國人得以重新觀看金門及金門人在中華民國百年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並共同思索這座動盪島嶼的未來出路。
金門土地面積不大,但開發遠比台灣早。東晉五胡亂華時,即有中原氏族避居舊稱浯洲的金門拓墾;此後一千六百年,再歷經唐代闢地牧馬,宋代文教日昌,元代興浯洲場,明代築金門城,清代設總兵營,以迄民國建金門縣。特別是一九四九年,國府南遷,金門頓成冷戰要塞,鐵與血,重新雕塑島嶼的面容,為中華民國史寫下最動人的一頁。
歷史與人文、戰爭與和平;金門譜出了傳奇樂章。傳奇的背後,馬總統以為,「最令人感動的還有金門人綿密深厚的鄉情」。馬總統以四年前走訪新加坡,在港口遇到以「金門人」自我介紹的一群移民為例,說明了即使身在遙遠的異國,金門人仍深繫著濃烈的原鄉情懷。
馬英九眼中重鄉情的金門人更是能飲水思源、回饋故里的一支族群;早年金門島上的民生、教育、建築等建設,總也少不了「僑匯」的力量投注。如今進入二十一世紀,家鄉有了第一所「金門大學」,我們仍然可以收到楊忠禮、黃祖耀、黃進益、陳成龍、王振坤等在南洋奮鬥有成的企業家金僑,動輒百萬、千萬的大手筆捐資興學;大陸、南洋、台灣,也處處可見金門同鄉會、互助會,連繫鄉親、凝聚鄉心的鄉情行動不曾歇止。
從總統馬英九的〈記錄一座島嶼,見證一個時代〉文中,我們解讀到,漫長的時空變遷,迭經烽火戰亂、流離遷徙、異鄉打拚,「金門故事、金門精神」也必將如史詩般代代傳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