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以完美民主展現十分圓滿
欣逢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各項慶典活動蓄勢待發,九十九年前國父孫中山推翻滿清帝制的盛舉讓人不敢忘卻,曾經擔負著三民主義模範縣的金門,在滿懷熱忱投入慶典籌備之際,民眾心中更期待著能獲得中央更多的關懷,以離島圓滿的地方自治,呈現出寶島完美的民主。
回顧二十餘年前,台灣解嚴後,金馬兩島卻都慢了三拍,方才獲得遲來的正義,八十一年底告別戰地政務後,兩座島嶼同時都以推動觀光為施政主軸,運氣佳的馬祖島,卻能得到交通部觀光局的指導,而同為離島的金門,在縣籍鄉親出面遊說下,接受了國家公園的進駐,致令初嚐民主自治的金門,在金防部與國家公園等幾大山頭勢力限制下,縣政抱負難以完整的發揮。
以大自然生態環境為前提的國家公園,進駐金門後,民居部落與田產佔涵蓋範圍絕大部份,堪為世界創舉,雖然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情邊學邊做,並提供部門職缺給在地民眾,然而顧得了自然生態,顧不了民眾心情,這個單位的掛牌,正式開啟離島後戰地政務時代的歲月,讓金門地方建設與觀光發展等呈現多頭馬車的窘境,宣告著離島的民主政治並不圓滿。
因為國家公園之故,一個水頭村,劃分為二,離島金門,分離得更澈底,金門百姓慣於逆來順受,甘願任憑處置。國家公園在金門,凸顯出中華民國某些政策一國兩制,不僅是庶民生活受到很多不公平的限制,同時,由中央到地方,觀光政策也彷若以雙面夏娃為代言人,在縣市之間存有不同的標準,因為離島的身分,不僅交通部觀光局彷若無視金門的存在,許多中央單位也欠缺關愛金門的眼神。
古今中外,世人莫不嚮往民主與自由。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便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極權專制一百年,金馬台澎共同渡過一段艱辛歲月,而金馬離島百姓更是任勞任怨,終於也忍到解嚴,回歸民主自治,然而,國家公園的存在,讓地方政府施政有捉襟見肘之憾,同時讓金門百姓遭受諸多不公平待遇,再度有順民之感,金門的公僕們都有著非常的智慧,如何急民之苦,為地區爭取真正的民主,似乎是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國家公園的存在,重在山林原野,我們欽佩內政部營建署在全國幾大高山峻嶺推動國家公園的殷勤與成果,然而以金門戰役史蹟、文化及生態景觀規劃而成,原名「金門戰役紀念國家公園」的「金門國家公園」,透析著戒嚴時期的軍管威嚴不死,仍然扼制著金門民眾的權益,純樸的百姓,雖然怨聲載道,卻又長年隱忍,金門民眾「心事誰人知」。
當國家需要保護時,金門佔在第一線成為戰地,金門人不會忘記國家的存在,更期待金門建設為公園般的瑰麗島嶼,但不需要一個怪獸般機構箝制地方民主的發展。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是紀念著炎黃子孫爭民主、爭自由的艱辛歷程,在舉國翻騰籌備各項慶典之際,我們是否當思考切身的問題,何時才是金門人「勇於說不」的時候?何時才是金門人勇敢團結合作的時候?我們都引領企盼,因為,完美的民主展現,必是十分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