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範圍縮小攸關發展與民意需求
報載: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為能順應地區鄉親與整體發展需求,刻正針對若干管制項目措施,著手逐項進行研討放寬作業,並將依循行政程序,專案陳報內政部核辦,如此重視民意,值得欣慰肯定。
回顧金門爭取設置國家公園,有其歷史背景與核心價值,得來不易,值得珍惜。惟以伊始劃定範圍既大又廣,兼以現行法規,對於生態維護管理嚴謹,尤其對於劃定區域內之申建改造與開發,訂有諸多規定與限制。緣此,民怨油然而生,咸表未蒙其利,反受其害,長期以來,爭議不斷。
茲以事關金門未來整體發展,因而基層迭有建議,期盼政府主管機關博採眾議,深入詳加檢討改善,甚有鄉親嗆聲要求,應將國家公園撤離金門,其中烈嶼鄉鄉民一再反映,且曾利用總統馬英九蒞金主持「金烈大橋」動工之機會,針對上項問題,聚眾遞呈陳情書,請求總統苦民之苦,伸出援手,協助予以解決,問題經已浮上檯面,不宜視若無睹,置若罔聞。
平情而論,值此物換星移,環境已然改變,兼以兩岸關係緩和,三地交流活動與經貿往來日趨繁複,金門之開發與未來發展,鄉親關心倍加殷切,所謂:「有土斯有財」,土地非僅攸關區域經濟發展,更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況且請求陳情動機純正,因需求而發聲,乃屬正常舉措,再不積極面對處理,不惟民怨加深,也將影響金門整體發展。
畢竟,金門先天條件不足,資源極其有限,可供開發之土地少之又少,儘管軍方大力支持地方推動重大基礎建設,持續釋出閒置營區土地,然而國家公園管轄廣泛,再不應聲改變現況,難以因應時勢變遷,導致民間需求,整體開發理想落空。
再說,一個地區之開發與發展,其中「土地、人才與財源」三者不可或缺,蓋以「土地問題」位居關鍵,而今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能將民眾心聲聽進耳裡,主動面對問題,頻頻深入鄉村,貼近民眾,探求民瘼民困,所作所為,有助化解疑慮,建立共識。
諸如幾場與民有約座談會,透過溝通與說明,澄清諸多無謂誤解,惟烈嶼鄉民再次發聲,直認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所提第二次通盤檢討計劃腹案,不符鄉民之期待,鄉民有此感受,則是認知互有落差,仍應持續進行意見交換,化異求同,同中化異,藉以排除民怨,贏取民心。
也因金門國家公園現有人力與逐年經費預算不足,宥於主觀與客觀條件限制,非僅基礎建設難以一次到位,對於劃定區域生態管理維護,更難點點俱到,不如縮小管理範圍,放寬若干限制措施,求精求實,俾供地方政府或民眾從事利用或規劃開發,不啻兩全其美。
或許解決問題,需要作業時間,然而最忌曠日廢時,石沉大海,年復一年,沒有結果。欣見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曾偉宏處長放下身段,順應民意,關心金門,即將下情上達,至盼中央主管機關體察民需,為金門未來整體發展所必要,儘快進行研討修法,成全好事,能讓民眾心悅誠服,達成理想目標,看似妥協讓步,實是革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