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都市景觀改造談起

發布日期:
點閱率:574

隨著陸客自由行之開放在即;軍方景點開放的增加;乃至免稅商店的開張及免稅商品額度的可能提高,在在有利於金門在觀光資源的整合及號召;但是誠如瑞士企業集團所言的,觀光景點必須有整體設施以加持之,諸如都市景觀等。就此而言,則以金門現有的都市景觀,又豈僅是不及格而已,雖不至於荒蕪;但長期以來,整個環境未能澈底規劃,卻是事實。唯今之計,或許引進有品牌之都發公司,參考已開發國家專業的都市規劃,來金門進行都市景觀改造,應是當務之急。
其實近年來,有心人都會發現台灣都市的面貌已逐漸在改變,其中之原因就是進行都市景觀改造。使原本看似雜亂荒蕪的土地,蛻變成生氣蓬勃的城市,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都市景觀改造中的核心:造鎮!
金門過去因政策之故,建設多偏向軍事國防,都市計劃則以短期使用為考量,並無長期通盤的規劃思維,因此民國50年代,兩岸情勢仍動盪不安,在隨時可能開戰的情況下,人民只求有棲風避雨之處,完全不會考慮房子的優劣或公共基礎建設是否完善,而當時建商為了爭取時間,約莫一週的時間即完成土地規劃,5天後拿到建照便動工推案。在此情形下,當然談不上都市景觀,更不可能談到造鎮。
解嚴以來,雖說政策已變;但都市景觀依然如故,這其中有大部原因是人民心理因素:民眾並不重視房屋營建品質,也忽略了建材結構、棟距設計或街道巷弄等整體環境規劃,當然更不會去要求一種遠山蒼鬱、群木薈蔚、清溪競流、碧草如茵等生活空間,當然更不會去品味所謂閑適恬靜的城市願景。也就是說,建築在金門頂多是一項工匠而已,而不是普世藝術。乃至尚逐臭於醜陋不堪的水泥叢林!
整體建設的好壞,是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關鍵,而這一切的演變,則取決於政府政策如何引領百姓往更好的方向前進。不置可否,手握重權的政府官員,任重而道遠,肩負重任,其思維模式更顯得重要。因此若能國外取經都市計劃移植於金門,其效果是指日可待的,如遠雄的三峽北大特區造鎮。
三峽北大特區原本是塊雜草叢生、一片荒蕪之地,但在專業美學造鎮下,時至今日,過去的不毛之地,已改頭換面、煥然一新,不僅街廓整齊,區內還有一條1.2公里的藝術大道,更引進國際知名藝術家的創作作品,加上燈光設計,讓居民輕鬆沉浸在文化藝術裡,更成為國外房產參訪團指名度最高的示範區域。實踐了人與環境共生的理想,這裡的居民凝聚著一股幸福的力量,居住品質變得更好,生活更快樂!
坦白說,金門鄉親對建商品牌概念是模糊的,其實建築產業是個百年事業,社會責任重大,「品牌」永續經營相當重要。因此我們若能善於運用金門資源,諸如金門大學建築系、金酒資金、公有土地,知名且有經驗之造鎮公司如遠雄,共同開發金門:廣泛造鎮,且為了不致引發炒房風波,效新加坡方式,只有使用權,也就是類似於租賃社區,則重振金門,豈是指日可待而已,敢以此與鄉親共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