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僕應以「體民心﹑護政策」為己任
日前縣長李沃士,率同縣府局室主管葉媚媚、黃景舜、陳朝金等三人赴台,出席經建會召開的「產業有家,家有產業」計劃離島座談會,提出金門觀光產業等五項具有地方特色,且具國際發展潛力之產業,爭取中央支持開發,期以帶動金門繁榮進步。
此次座談會議過程,中央與地方曾有深入性對話,由於機會難得,縣長李沃士搶先上陣,並就金門發展免稅購物服務產業問題,當場義正詞嚴駁斥財政部代表反對之說法,同時要求提出數據,即席獲得主持會議的經建會主委劉憶如之認同,乍見小事一樁,不足為奇,實則意義不凡,引人注目,蓋因事關金門整體未來發展,直接影響鄉親整體權益,任何有利之主張,都應採取據理力爭作為,要求拿出數據,讓數字說話,否則,便是空口說白話,憑空反對,無以讓人心服。
根據了解,縣政府提報五項優先發展產業包括:一、觀光產業。二、醫療照護產業。三、免稅購物產業。四、金酒產業。五、精緻農業-酒糟養牛產業。各項特色優勢,兼而有之,也且詳細評估列出可能遭遇若干困難及建議腹案,無一不是針對金門未來發展需求,並經縣政府擴大主管會報集思廣益研討決議,內容具體,言之有徵,就事論事,無由任意否決。誠如縣長李沃士所說:經建會著眼中長程產業布局,並朝區域分工開發產業舉辦座談,對金門而言,助益甚大。縣政府既已提出發展方向及請求中央協助解決事項,中央伸出援手,兩全其美,何樂不為?
值此關鍵時刻,金門依然扮演「守門」與「橋樑」重要角色。緣此,自上而下,都應上緊發條,和衷共濟,盡心竭力,齊力打拚,或許座談會議只是推動施政「化異求同」齊一想法、看法,然而「為國為民」工作理想目標,厥為政府施政主軸,唯有中央與地方一條心,始能竟其事功。
縣長李沃士領航縣政,關心家鄉,苦民之苦,下情上達,則是應為而為,盡其職責,忝為縣政團隊成員者,隨著領航步伐,發奮圖強,只要說得對,做得好,無由「惜言」,不許「卸責」。否則,如何求進步,講發展。
總統馬英九也曾要求內閣團隊重視網路工具,期勉閣員體察民心,替政策辯護,做好準備,勇於迎戰。又說:民眾喜歡看到不模稜兩可,向人民大聲說真話,講實話,大聲講,讓民眾認識,人民才會欣賞,「讓他有感覺,他對你就會有感覺」之公僕,凡此意指公僕務必求真、求實、親民、便民與利民。不惟需要下情上達,讓上層了解民眾心聲與民意需求,而也需要上情下達,多與民眾接近,多作政策政令說明。
此外,日昨縣府召開主管會報,聚焦在「流感疫情」、「校園霸凌」、「為民服務專線」、「清明節包船」議題,會中縣長有感而發,特別指出少數公僕處事心態還要改進,少數機關主官、主管或學校校長中午無謂酬酢飲酒,務必自我檢點反省。訊息見諸報端,立即引起共鳴,蓋因地區幅員太小,公僕一言一行,外界了然於胸,因此務必謹言慎行,做好「體察民心,為政策辯護」兩大工作,讓民眾留下良好印象!
總之,「體民心、護政策」乃是公僕經常性工作,也是責任義務,至盼公僕相互勉勵策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