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努力就有機會﹗

發布日期:
點閱率:633

據報導,觀光小兩會(台旅會與海旅會)已經達成共識,陸客可以到金門自由行,且不受到每日限額限制,該案不須再進行兩岸協商;但是因為金門地區觀光設施不足,比如觀光飯店、交通設施等實在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住宿房間不足、餐廳選擇不多,都是陸方要求改善的重點。交通部已與縣府溝通,等縣府完成金門土地區域規劃後,願意提供利息融資補貼及專家輔導,希望可以即時掌握陸客金門自由行的商機。
「金門準備好了嗎?」在爭取兩岸旅遊政策開放與試行的同時,總有相關的疑問會被提起。面對消費導向、顧客至上的自由市場,我們該擁有怎樣的競爭力,才足以面對國際觀光島嶼的願景?
對民間而言,遊戲規則很簡單;「不見兔子不撒鷹」,看不到預期的利基與效益,要他們投入大筆的金錢去改善旅遊硬體或服務品質,都是不切實際的。然而,或許已經嗅到了「春燕」的味道,部分停業已久的旅館,有了重啟的跡象,這當然是件好事,但如果只是恢復舊貌,再來一場競食者眾、春去了無痕的戲碼,對金門日後的觀光發展,能否有什麼實質的助益?
就公部門而言,自由市場經濟是最大的前提。自由市場經濟主張,在這種體系下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自由價格機制所引導。在市場經濟裡並沒有一個權威的體制來指引市場的運作,理論上,市場將會透過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產生複雜的相互作用,進而達成自我組織的效果。因此,市場經濟的支持者通常主張,人們所追求的私利其實是一個社會最好的利益。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也主張:「藉由追求個人的利益,往往也使他更為有效地促進了這個社會的利益,而超出原先的意料之外。」就公部門而言,這樣的結果無疑是圓滿的,但前提是投資環境與消費環境的營造,恰是公部門無可推卸的責任。
事實上,地方政府都慣以「一手蘿蔔、一手棒子」的策略來激勵地方產業的發展。邇來,金門地方投入產業輔導的力度不小,成效卻不見有突破性的進展。此則既可檢討縣府的輔導作法,更可歸咎民間不思創新進取。以陸客自由行為例,兩岸政府都告訴我們,「金門自由行,隨時可實施。但,金門地區觀光設施不足,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此話一則凸顯政府觀光政策前瞻性不足,二則體現業者對市場的敏銳度不夠;更殘酷的是,等我們一切都準備好了,政策利基搞不好也走到了頭,屆時再來呼天搶地,實在怨不得人,該怪的是自己。
對觀光相關產業的輔導,地方一直有使不上力的感覺,民間也怨政府該做的基礎建設總有數落不完的窒礙。而交通部此時的表示,「國內旅館進行改建,需要專家意見,新的旅館投資,也可協助找到專家提出建議,至於交通設備,也有相關補貼汽車措施,只要等到金門縣政府提出需求之後,再就各項問題協助解決。」更屬官樣文章,有道是:「千金難買早知道」,現在是早知道了,也不願意動真格「買」,不忒可笑?
現施明德等人正發起「我心未死」運動。「我心未死,等待就是最大罪惡!」雖主旨與本文的訴求不同,卻也頗能刻劃當下多數鄉親的心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