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宴會準時開動以信心為金門乾杯
對於旅金賓客而言,自然流露的人情味常是讓大家流連忘返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金門人的盛情特別表現在各項喜事,欣逢農曆新春到來,恰逢俗諺「有錢沒錢,娶個老婆好過年」意涵,新年前後喜宴特別熱鬧,地區可見喜事連連,卻因為宴會常未能準時,交遊廣闊的民眾周旋在各個宴會之間,也常大嘆吃不消。
全家偕行參加宴會,當然是最為快樂的事,然而由早期延宕至今,常有一件頗令宴會主人與客人困擾的事,那就是宴會時間常常未能準時,雖然大家都以和為貴,上菜時間延宕太久,席間也會泛起些微抱怨之詞,追究原因,是民眾欠缺守時觀念,自我觀念過重的結果,就造成當下宴席開動常離表定時間半個小時以上的情況,有人見怪不怪,有人習以為常,殊不知,這樣的「習性」已成「風俗」,也讓外地賓客頗感怪異。
近三十年來,「文化」一詞急速流露在言語之間,而民眾常誤解「地方文化」是政府的事,殊不知,「庶民生活本身即是文化」,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困,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可成為地方文化代言人。民眾關懷家人是種文化,關懷社會弱勢也是文化,尊重家人是種文化,尊重鄰里賓客也是文化,喜慶宴會不準時開動,係基於民眾遲到習以為常致成疏失,不僅是種不尊重主人,也不尊重其他賓客的惡習,更是一種不尊重自己的結果。
參加宴會的民眾不守時,除了讓主人感到難看,更讓按時抵達的賓客浪費時間等候,而在下筷之前醞釀微詞,實在是喜宴的意外插曲,久而久之,在惡性循環下,若準時赴宴的人越來越少,並形成一種「特有習慣」,無形之間,將會削減文化島鄉發展觀光產業的能量,同時,民眾平時若慣於不守時,對於家庭與社會也會產生某些影響,問題的嚴重性,實在是不可等閒視之。
金門濃郁的人情味,不論是大金門或是烈嶼,處處都可發現豐富的元素,而讓旅外遊子返鄉時感到溫暖,同時也讓外來賓客津津樂道,談及「宴會遲到」一事,卻讓人不敢苟同之際,烈嶼鄉民眾有感於事態嚴重,在鄉公所輔導下,全體鄉民通過討論與協議,決定各個宴會準時開動,並要求所有宴會主人確切遵循,如今施行多年,也漸有成效,在烈嶼鄉,赴宴已成為賓主盡歡的盛事。
旅外遊子曾有感而發,為何馬祖民眾比金門鄉親更團結,實際上,就金門五大鄉鎮而言,烈嶼鄉親的凝聚力不比馬祖民眾弱,除了金門會館外,在海內外各地常可見以「烈嶼」為名的民間社團,堪為愛鄉的極佳表現,烈鄉地區民眾為何能夠擁有這股能量,不外是熟諳團結與社群的重要性,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並自信同心協力,必能眾志成城,由此觀之,烈嶼地區民眾宴會能夠準時開動,賓客都能用心,並已成為其他鄉鎮所不及的文化能量。
發展金門,不能單打獨鬥,必須團結全民,眾志成城才是,在這農曆新春的開始,且讓我們從培養「準時參與宴會」的習慣,做個現在守時國民,即是天下第一等公民,各鄉鎮都向烈嶼地區民眾看齊,各個宴會準時開動,讓彼此尊重釀造席間的歡樂氛圍,同時藉由這件事出發,政府與民眾同心協力,重新找回金門濃郁而豐厚的人情味,為金門文化與觀光發展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