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嚴密防疫工作務求滴水不漏﹗

發布日期:
點閱率:672

台灣黃姓男子行李中夾帶三十二隻疑似百靈鳥的禽鳥,從廈門小三通入境金門,於通關時被水頭碼頭海關當場查獲,禽鳥悉數銷燬防疫,並將以觸犯懲治走私條例、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等罪嫌,將其移送金門地檢署偵辦。
類似走私禽鳥等動物的新聞,在小三通上路後總不時的傳出相關人等以身試法的新聞,而做為兩岸三地交流窗口的金門,對於這樣的訊息又總是特別的敏感。
當前,澎湖縣正爆發國內三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口蹄疫風暴。馬公一處養豬場豬隻出現水,檢驗證實感染口蹄疫病毒,農委會即刻下令撲殺該場九六九頭豬隻,並無限期禁止澎湖地區偶蹄類動物(牛、豬、羊)輸出,以確保台灣本島不受影響。而澎湖從九十五年開始就沒有施打口蹄疫疫苗,與地區持續進行疫苗防治的情形有所不同。鑑於中國常隱匿重大疫情,是類的動植物走私對地區而言,可謂是頭等大事。回溯金門自八十八年六月間,爆發牛隻口蹄疫疫情,全島全面撲殺疫牛,但「疫火」仍延燒到台灣本島,最後查出禍源來自走私的大陸疫牛,農委會下令管制金門活體牛隻進口台灣,直至九十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公告實施「金門縣活體牛隻及其產品銷台實施要點」後,才正式開放活牛銷台,為金門養牛產業找到一條活路。殷鑑不遠,如何嚴防疫病隨著「小三通」上岸,確保中央對金門防疫工作的信心,實為刻不容緩之要事。
目前金門本地的防疫網,已可說做到滴水不漏,然而,來自海上的管道,卻是防不勝防。此回查獲疑似百靈鳥的禽鳥走私案,還是防疫單位提早獲得線報,如若不然,走私成功的機率頗大,而遑論根本不經正常管道的「地下小三通」,如何防患於未然,確保金門防疫體系的固若金湯,著實需要進一步的深究與落實。謹提供以下看法供參。
其一,嚴密海上查緝。自八十八年金門爆發牛隻口蹄疫疫情後,金門防疫所針對地區所有的牛隻均有冷烙和耳標編號,每頭牛都領有「身分證」,俾能充分掌握畜養情況和流向,也堵死走私大陸牛混養的管道。此外,地區其他的偶蹄類牲畜,也都定期實施疫苗注射,一切均在監控中。惟為防範走私農畜產品可能帶來的疫情,籲請海岸巡防單位應重點式的加強海上、灘岸的緝私及查察密度,嚴防疫病毒從海上登「門」,務求滴水不漏。
其二,防疫技術的精進。實務上,我國在動植物防檢疫科技研發成就並不亞於歐美等先進國家,如民國八十六年國內爆發豬口蹄疫疫情後,經歷十多年科技研發相關監測、防疫評估等技術精進,我國自九十二年五月起,便經國際組織認定為「使用疫苗之口蹄疫非疫國」,這樣的成就得來不易,毀之,卻只在旦夕。基此,我們以為像金、澎這般的防疫最前線,中央宜有專案的防疫計畫,並配備足夠的人力,協助地方政府進行防疫作業。有道是,「料敵從寬、禦敵從嚴」,我們寧願以高標準自許,也不願因為絲毫的鬆懈,而後悔莫及。
最後,還是籲請有心人士莫以身試法,因為一己之私,而戕害公眾、國家利益,「無枉」成為「全民公敵」、身陷囹圄,實在太不值了,宜請慎思謹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