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如霧起時文學之美在金門

發布日期:
點閱率:676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遇見詩人鄭愁予
多霧的浯島,對上落籍金門的詩人鄭愁予早年一首詩,構成了一部文學電影《如霧起時》,即將感動上映。金門的島嶼人情、文學之美,再一次透過影像說話、譜寫傳奇;運用文學影像行銷島嶼人文,也值得各界支持、參與。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昨在台北君悅飯店聯合發表會,其中一部拍攝詩人鄭愁予的《如霧起時》,今(七日)晚七時在台北國賓影城長春廣場首映會,預料將掀起一群文學閱讀人口親近詩人,擁抱島嶼。
由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個人獨資二千萬元,集合五位新銳導演投入,費時二年拍攝,目宿媒體發行推出的《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首次將作家身影、寫作故事搬上銀幕,共計六部電影的導演,傳主與片名分別是:楊力洲《兩地│林海音》、陳傳興《化城再來人│周夢蝶》、陳懷恩《逍遙遊│余光中》、陳傳興《如霧起時│鄭愁予》、林靖傑《尋找背海的人│王文興》、溫知儀《朝向一首詩的完成│楊牧》,六位作家都是台灣現代文學重鎮,五位導演也都具有美學素養與創新精神,其中執導《如霧起時│鄭愁予》的陳傳興,係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語言學博士,拍攝過的紀錄片有《移民》等,所發表的影像論文,獨特的觀點及論述,每能在各大國際研討會上引起學者熱烈迴響,此次影評人給予極高評價的《如霧起時》,鴻鴻認為這部片子「顯得別有用心,除了刻畫詩人自幼的顛沛流浪,也藉著從大陸、台灣,到美國的意外人生歷程,張譜出時代的脈絡,大量的歷史影像回顧,為這位大眾印象中的抒情詩人,挖掘出豐富的生命底蘊」。
從大陸到台灣、美國,從耶魯大學到金門大學,這一切因緣於二○○五年的「情歸浯江,落籍金門」之旅,國際著名的「浪子詩人」鄭愁予意外地自詩裡的「過客」變「歸人」,在金門落腳六年來,形成金門人文風景。
祖籍福建南安石井,屬鄭成功裔孫的鄭愁予,一九三三年生於山東濟南,一九四九年遷徙台灣,一九六八年赴美並任教耶魯大學,二○○五年遷籍金門並在金門大學任講座教授、駐校詩人,詩壇成名甚早的鄭愁予,〈錯誤〉、〈賦別〉等詩作,半世紀來依然被傳唱,心懷故土的家國意識與流放意識濃厚,作品之語言意象和風流蘊藉,蔚為現代詩最深遠廣大的影響之一。
鄭愁予於一九五四年、二十一歲時寫就一首迄今仍被傳誦的詩〈如霧起時〉:「我從海上來,帶回航海的二十二顆星。/你問我航海的事兒,我仰天笑了……/如霧起時,敲叮叮的耳環在濃密的髮叢找航路;/用最細最細的噓息,吹開睫毛引燈塔的光。/赤道是一痕潤紅的線,你笑時不見。子午線是一串暗藍的珍珠,/當你思念時即為時間的分隔而滴落。/我從海上來,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迎人的編貝,嗔人的晚雲,/和使我不敢輕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區。」赴法學電影、任教於清大外語系、深研台灣現代詩的陳傳興,就是借用這首詩的結構,用影像詩的形式,呼應詩人的一生;拍攝《如霧起時│鄭愁予》期間,出機多達四十多趟,跑遍台灣、金門及美國,他寫下「近一年多的拍攝期,未曾碰見海霧後面的誘惑海妖,卻倒是借此機緣親近接觸當年參與現代詩運的詩壇大老、知名詩人,更加難得的是重走過詩人海外就學,任職定居的路徑」。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透過《如霧起時│鄭愁予》影片,我們不僅遇見了一位文學大師,也看到了一座文學島嶼,如霧起時,文學之美在金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