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開啟專業治理的新時代

發布日期:
點閱率:617

民主,做為一種政治體制及社會價值,是許多發展中國家亟待追求的目標,以避免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獨裁與專制。定期選舉,正是體現這種目標之策略。然而,民主不只是代議式的投票,而需要其他制度文化的配套方能健全運作,如獨立媒體的監督、公民社會的參與、專業治理的引入等,否則往往會有弊病,過度民粹、分贓政治氾濫、決策錯誤或無效率是我們常見的現象。
西方人相信民主是有其侷限性的。英國自由主義學者洛克的名著《政府論》,最主要的論點就是「有限政府」。這一觀點在1980年代被英、美國的新保守主義執政者所採納,他們相信職能最小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雷根總統的名言:「政府不是問題的解藥,而是問題本身。」即是最佳的詮釋。
因此,公共政策無他,減稅是唯一方案,減稅亦是討好選民的特效藥。當然,若在市場機制健康的情況下,政府不必成為萬能的政府。但是,若是遭逢全球化的新變局、市場失靈的新困境之際,這種過於弱化治理的機制,往往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美國加州就是明顯例子。由於加州減免許多稅收(特別是房地產稅),致使公立學校預算大減,公立高中的人均支出排名從50個美國州中的第9位跌至第44位,學生成績的排名也跟著下滑。州立大學系統之各名校,如柏克萊分校、洛杉磯分校,也因經費短絀,面臨優秀師資被挖角、學生獎學金減少、重大實驗室投資不足等窘境,而無法維持頂尖的地位。
我們應該重新認識民主的侷限性,民主如果沒有與專業主義(professionalism)配套,僅僅徒具形式而已。有效治理需要專業化的人才,才能促進地方的發展、提供公共服務。引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的話:「專業主義是所有文明進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許多領域甚至比選舉本身還要重要。例如,如果沒有專注於專業主義的文官制度或官僚制度,就不會有西方民主。」而專業主義加上公共利益的堅持,才能為社會經濟帶來活力、為人民帶來福利。
用上述的觀點檢視金門縣政的推動,或許會有新的啟發。促使縣政府、議會、鄉鎮公所、代表會這些機構能夠更加專業,以及借重外部專家學者或經營者的力量,是邁向專業治理的可行途徑。否則,公部門的「依法行政」是容易流於怠惰其責的推托之詞,既缺乏在現有法律架構下思考創造性戰略之能力,又無法對於業務本身的專業持續精進,我們地方自治的品質將令人擔憂。
這絕非危言聳聽,而是已經在金門發生的事情。舉例來說,每年預算高達上億元的鄉村整建,過去十餘年來大多沒有總體規劃,又慣於各鄉鎮平均分配,往往千篇一律鋪設花崗石,失去了聚落社區維護特色、創新發展的機會。又如現階段金門農田出現之一棟棟獨棟農宅,不但影響景觀甚大,更使得政府必須為了個別家戶投入相當大的基礎建設費用(道路、水電等民生管線);倘若善用自治立法或行政手段,如以開徵地方稅來抑制獨棟農宅,以補助設計或部分工程費來鼓勵集村農舍的整合,或許可以改變目前失控的情況。還有,金城、金湖的重劃區,原本是擴大提供住宅區土地供給、提升社區生活品質的示範區,但土地分割過於細小、道路寬度及公共停車場不足,更嚴重的是人行道十分狹小、甚至部分道路根本沒有留設人行空間,完全無法反映其昂貴的土地成本及高單價的住宅建築。
從戰地政務走出來的金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資源與限制,善用「後發優勢」(亦即根本性地建立制度,沒有包袱的一次到位),而其中關鍵應是專業治理的落實。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