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適合建設成兩岸金融中心
日前廈門「兩岸金融中心」建設指揮部正式掛牌,代表著廈門醞釀多時的「兩岸金融門戶」願景已進入了實質性全面運作階段。上個月(三月份)「廈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甫正式納入中國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加上早已被列為經濟特區的廈門,近年來房產市值、物價水準、人民平均收入、入主企業數…等等,諸多代表經濟發展指標的數值火速飆升的情況來看,顯見大陸當局對這個在國土中,居海峽扼要位置的城市--廈門,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視程度,以及付諸實踐的積極度。反觀同樣位於海峽扼要窗口的金門,我國政府的態度似乎就不像大陸那般重視自己國家的城市發展。
《海峽導報》四月十二日用頭版頭條預告位於第三版【要聞】,題為「廈門啟動建設兩岸金融中心」的報導,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於揭牌典禮中明確表示,廈門將力爭引進台資金融機構、促進兩岸貨幣兌換便利化、建設兩岸跨境資金清算平台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並且在三月底就已展開專題調研,尤其關注推進「兩岸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而與會嘉賓中,我國執政黨、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也說道:「『兩岸金融中心』建設,是兩岸簽署ECFA之後的一個創舉,將帶動兩岸經濟合作的進一步發展,並且希望台灣金融機構能『很快在此試點』,這既可為廈門、福建現有台商提供服務,還能爭取更多台商前來廈門和福建投資興業,『因為有金融服務,他們就會更大膽地到福建、廈門投資』。」林副主席的這段發言表面上沒有什麼錯,但著實令金門人略感心酸。
我們心酸的是,過去李沃士縣長積極向中央爭取讓金門縣成為試點先行的島嶼城市,彷彿被直接忽略,直接將試點的契機,欣然交由對岸去執行了。去年九月「金門協議」二十週年,我們曾紀念著那段屬於金門的歷史紀錄,當時本報的一篇社論「發展兩岸政策試點新定位」,就曾期許著我國中央政府能在金門試點先行「擴大人民幣兌換上限」政策,藉以推動金融企業來金增設分行,形成一塊「金融中心」,有了金融中心,就可以增加台商在金門設立公司的機會,逐步帶動就業市場與經濟產能,招商引資也就相對容易許多。然而,才不過半年多的光景,這個「海峽金融中心」竟然讓廈門搶先一步動了起來,想必我們煞費苦心積極爭取的台商企業,還沒過去的,將會一個個風行草偃地飛到對岸去,而很多已經在廈門落地的,現在只會讓他們繼續在那裡生根、開枝散葉。
台灣自己有適合的縣市做試點先行的兩岸金融中心,那就是與廈門門對門的金門,中央政府應投以更多的關注在金門的經濟建設發展上。何以要積極推展我國的台商到大陸去投資,而不是先讓台商在自己的國土上站穩腳跟,放眼大陸呢?顯然是有些本末倒置!畢竟金融中心在自己的國境,如遇任何問題,國家才能在最快速與最流暢的情形下給予協助,也能活絡國內經濟。
金廈海域最短僅僅不到十海里,兩岸從一樣黑暗的夜晚,逐漸看著對岸的高樓從平地層層疊起,夜晚燈火越顯五彩繽紛,而金門的建設卻仍舊呈現老牛拖車,金門鄉親數十年來總在「望廈興嘆」!衷心期待中央政府重視傾聽「邊陲」民意,讓離島建設條例不要淪為虛設,請將心力花在刀口上,期盼林副主席的那番話,能在金門的土地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