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署立醫院弊案再談金門醫療

發布日期:
點閱率:726

日前署立醫院採購弊案連爆再三,計有新竹醫院等多家、多名院長被收押,尤其是台中醫院院長邵國寧更是媒體聚焦重點,因為他是台中市長胡志強的妻舅。對於這些在社會上素有上流人士之稱者流,如今竟為私利而淪為階下囚,任誰都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之憾;但令人不解的是,誠如媒體所稱,何以在私立醫院可以防止弊案的制度,在署立醫院卻是無法推動呢?以致淪為今日眾相指責的對象,而其背後所指涉的價值觀及制度,更使民眾對其醫療品質產生莫大的不信任感。
對金門言:對這個地處交通不便;醫療資源欠缺的離島而言,在這個問題的看法更應不同於台灣。因為我們別忘了多年來,有多少人都將爭取署立醫院視為金門醫療之願景,卻忘了此制度在人性與制度上的先天缺口。我們無意貶抑任何人,更非盲目貶抑多少獻身於公立醫療院所之同仁;但此種純然寄託於聖人意旨的道德觀恐怕並不可靠,也是管理學上的常識。此次台灣連環爆之弊案,便坐實了此一理論。至此,不由令我們想起多年前曾有鄉彥提出的所謂「金門慈濟醫院」案。
這個「金門慈濟醫院」案,是民國九十六年間,由旅台鄉彥學人所提出並披露於本報的。在這篇論文中,首先即直言金門地處海島,交通不便,人口老幼居多,罹病比率明顯高於台灣,偏而醫療資源不足,遇有重大病患,必須後送台灣,更嚴重折損醫療品質。因此「自給自足之醫學中心」才是肯綮方案。然而,就資本主義而言,自給自足之醫學中心的兩大支柱:高品質的醫療人才與源源不絕的資源,其背後所意涵的卻可能是天價的市場交換。求之於財團,如長庚等醫療團隊,以金門之市場,恐怕是賠本生意。
文中再而論及:若退而求其次,如多年來金門各界的所謂署立等公立醫院,因屬公部門,可稍緩醫療人才之欠缺及資金壓力;但公部門長期以來的僚氣及「弊病」,其先天性格與醫病所需的奉獻精神有距。更重要的是,以人性來說,試問:有誰願意放棄家人,及在台灣絢爛工作環境,獨自來到孤寂離島奉獻所學?況且公部門受限於預算制度及施政考量,更使上述狀況雪上加霜!
也因此,在結論言,這位鄉彥進而具體建議:金門所需要的是自給自足的醫學中心,及視病如親的醫病關係。此種違反功利人性的投資及工作環境,就古今中外成功案例來看,捨以奉獻為宗旨之「宗教醫學團體」,似無他例。
「楚人無寶,以善為寶!」綜合前面的論述,「金門慈濟醫院」當為可行與成功率較高的方略之一。另外,就市場面向而言,金門不應該是此一醫療院所唯一的市場,而應將視野望向對岸。縣府提出的國際醫療園區規劃,即為另一可行方向,且該案已取得用地,並完成環境影響評估。未來,慈濟固然是可行的合作對象之一,包括有意在金城設置分院的天主教耕莘醫院,以及任何有意獻身離島醫療及參與此一「國際醫療園區」者,都是我們積極爭取的對象。
我們還必須呼籲,不論是宗教醫療院所,抑或台大、榮總等公立醫療院所,在參與、協助及推動國際醫療園區時,都該設想是否應結合金門大學資源,共同籌設教學醫院,畢竟,唯有教學相長落根於金門,優質醫療成長於金門,進而增加就業機會於浯島,方為解決金門醫療問題的至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