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世遺之路再推一步

發布日期:
點閱率:723

由監察院監察委員黃煌雄、劉興善所組成的金門閩南、馬祖閩東文化與戰地文化保存維護現況專案訪視小組,會同諮訊顧問、調查員及內政部、國防部、文建會官員,十八日至二十日來金訪察三天,此行的主旨,在於配合監察院調查「金門閩南文化、馬祖閩東文化與戰地文化極具歷史價值及世界性地位,政府應努力將其登錄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乙案需求,這也是監察院進行《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並率先向政府提議應積極推動金門登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時隔十年後,再持續對閩南與戰地文化維護,保存的關注。在一般人民請願案的業務外,監察院也能放寬視野,拉大格局,介入整個區域的文化保存與人民權益守護,無疑的,這是一次創舉,也勢必影響地方與中央的文化態度與作為。
關於《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調查案,必須追溯到二○○○年十二月十八日,由監察委員黃煌雄、尹士豪(已故)所組成的訪察小組,偕同專家學者,深入金門城鄉,進行十大調查要旨,包括:「瞭解金門閩南傳統建築、聚落之特色與歷史價值及有關單位保存維護之情形」,「瞭解金門牌坊、碑碣等史蹟之特色與歷史價值及有關單位保存維護之情形」。「瞭解金門民俗文化之特色與歷史價值及有關單位保存維護之情形」,「瞭解金門戰地文化之特色與歷史價值及如何與閩南文化揉合發展成為金門文化特色」,「瞭解金門先民移民南洋之歷史價值及僑鄉文化保存維護之情形」,「瞭解金門宗族社群、社區組織及教育機關互動連結機制,促進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保存維護之情形」,「瞭解中央與地方權責對金門閩南文化、戰地文化保存維護之協調機制與運作情形」。
就上列的調查要旨,監察委員黃煌雄、尹士豪結束了金門的訪查行程後,隨即於二○○一年二月十六日下午,在監察院召開大規模的「如何維護並傳承金門的閩南與戰地文化」諮詢會議,實地訪察及統合各方意見後,監察院作出了《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調查報告》,確立了「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具有歷史價值與世界性地位,中央與地方權責機關亟需建立統合協調機制,以促進其保存維護之整體成效」,再進一步要求行政院宜責成外交部、交通部、文建會等部會加強向國際行銷推介,「將金門閩南文化登錄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調查報告中,亦就「行政院對金門戰地文化認知不夠,自戰地政務解除後,原來資源付之闕如,顯有未當」,行政院長期忽略金門僑鄉文化之保存維護,洵有未當」,等兩項理由,提案糾正行政院。
因為具文化學術背景的黃煌雄、尹士豪兩位委員的用心、用情投入,以及監察院的全力配合支持,使得《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調查報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加強編列金門文化建設預算,也才有後來的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接連舉辦,各部門動起來叩關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監察院更出版《消失的戰地:金門世界文化遺產顯影》專著,向世人彙報金門豐富、獨特的閩南與戰地文化資源。
監察院持續監督、追蹤,對近十年來金門閩南與戰地文化維護及發展,產生了潛在的、實質的影響,更讓登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行動力得以延續;從「古戰場」到邁向「世遺」之路,正如黃煌雄委員所發出的行動呼聲,「代表金門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與轉向,也代表兩岸關係戰爭與和平的調整與轉變,更代表冷戰時代戰爭與和平的蛻變與轉向。這也是金門歷史上第一次,要從『仙洲』、『孤島』、『戰場』努力與世界接軌,航向世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