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識推動世遺
──全民動起來讓金門申請世遺全國跑第一
「金門閩南文化、馬祖閩東文化與戰地文化極具歷史價值及世界地位,政府應努力將其登錄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監察院以此為調查要旨,赴金訪查三天後,監委期許金門「成為國內第一個代表國家提出申請世界遺產登錄的縣市」。無疑的,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全民動起來推動世遺,已是一很可實踐的方向。
監察院為推動金門閩南、戰地文化登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由監察委員黃煌雄、劉興善會同諮詢委員及文建會、交通部、國防部官員,一行十餘人,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至二十日,赴金門縣實地訪查並聽取金門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金防部所作簡報,最後再邀集金門縣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委員,一同進行綜合討論,與會者咸認為,推動世遺的過程,除了可對外展現金門獨特的閩南、戰地及僑鄉文化,更可凝聚島嶼熱情與創意,形成文化的全民運動;已為金門登錄世遺投注十年心力的監委黃煌雄更強調,在各個單位於各自範圍的努力下,金門世界文化遺產的面貌已漸清晰顯影,未來只要將支流匯聚導入成主流,去蕪存菁,凝聚島民共識,再由內而外、由下而上,循序漸進,金門勢將水到渠成,成為國內第一個代表國家提出世界遺產登錄的縣市,但他也提醒,在兩岸政治之間,要確保申請世遺登錄的主體性;金門縣長李沃士則不諱言,推動金門登錄世遺的壓力很大,但這是一條正確、應該走的道路,他將不斷督促相關單位及部門,就未來要走的路提出方向重新檢視,以期積極加速推動落實。
推動登錄世界文化遺產,走走停停,金門已走過了漫長的十年歲月。金門的世遺之路,如何才能找到突破點,再推一步?
二○○○年十二月,監察院進行《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調查案,確立了登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源條件,之後在文建會的評選下,金門列為台灣的十二處潛力點之一;二○○二至二○○四年,旋即展開了金門縣世界遺產潛力點相關研究,擬定推動計畫、文化資產保存計畫及傳統建築補助修繕計畫等相關方案。
金門在歷經了三年「世遺熱」後,因著中央政策的調整,二○○五至二○○八年,出現了四年的冷卻期,二○○九年,台灣「世遺熱」再起,行政院文建會成立推動世界遺產委員會,「金門縣推動世界遺產專案工作小組」也於二○一○年九月成立,再依文建會指示於二○一一年二月改為「金門縣推動登錄世界遺產專案工作推動委員會」,且擬定了「前置階段」、「分項計畫階段」、「執行」、「整合研提」等進程的六年計畫。至此,金門世遺計畫,有了比較具體、清楚的策略目標。
推動世界遺產係一項高度整合工作,金門縣政府的六年計畫,除了必須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各項要求逐步執行外,也得和金防部、金門國家公園等單位作協調整合,才能由點、線,綴連成一閩南、戰地的文化面,這也才能達到監委黃煌雄「將支流匯聚導入成主流,去蕪存菁,水到渠成」的期待。
世界遺產是一超越國家、民族、人種及宗教,以國際合作的方式保護、保存人類共同資產,並將之傳與後世的重要觀念與國際行動。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只要作好準備工作,再尋求各種合作、突破方式,仍有機會叩關世界文化遺產。
隨著中央的加溫、監委的加持、金門縣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的成立,以及凝聚全民共識,形成全民運動,推動金門登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之路,必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