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新加坡﹐善用水資源
四月二十一日監察委員視察地區自來水不足及水質不佳等問題,提出政府應積極協助金門海淡廠擴建、加速大陸引水的先期作業,希望經濟部配合金門用水需求,以有效改善金門的自來水問題。其實,水是地區長期關注大問題,應該喚起大眾進行有利於金門水資源之保護、儲存與開發。監察委員們所提也是多年的老問題,我們應給予肯定與感激。但如果中央能主動積極規劃,就不需柏臺大人們如此費心,且不知何時會真正解決。眼看著陸客自由行即將上路,我們將如何因應?
本縣在民國九十三年即因應行政院推動地方永續發展之規劃,其中,明確訂定:「以永續環境運作系統規劃水資源之開發與利用,建立完善的供水系統」為主要議題為:一、有效改善解決金門飲用水質不佳與水量不足問題。二、愛護地下水資源,以利永續發展及節約用水,使水資源使用得以發揮永續功能。三、循環使用水資源,建立優良水質的供水環境。四、改變溪流治理之核心價值,以生態工法治理溪流與溝渠,營造良好的截水功能。為達到以上目標,也同時擬訂了十項執行策略及三十五項具體行動方案,而這些方案都已由中央及地方管控執行中。但還是覺得中央關注金門的腳步太慢,若中央有誠意要做,只要效法新加坡「四管齊下」之水資源政策方略,包括海水淡化、水資源回收再利用、收集雨水、國外進口等,那金門的水就沒問題了。
據了解,新加坡早期的水,均仰賴臨國馬來西亞。近年來,為降低對國外供水的依賴,積極尋求替代水源,不但把廢水過濾淨化再利用,而且還將一部份水回頭再賣給馬來西亞南部的人。由此可看出新加坡政府自立自強,未雨綢繆,積極尋找水資源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強的。因此,金門的水問題除了政府要積極投入建設外,最重要的是我們全體縣民要自求多福,身體力行,趕快先從實際生活所遇到的問題做起,再配合政府的重要政策及經費,有計畫的做,不管進度如何,總是以能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
其實,金門在地理位置上,鄰近大陸,原已有豐富之地下水,由於近年來大量使用,再加上民間深水井之申請開鑿汲取,已使地下水位下降,希望政府能加以正視,有效管制民間超抽地下水的問題,目前政府雖然實施水權登記的作法,但是民間鑿深水井的情形,還是有增無減,再加上金門酒廠之使用與需求,重視地下水源之保護與開發,實刻不容緩,政府若能及時建立良好的供水循環系統,管制民間抽取地下水灌溉及使用,將對地下水之維持平衡有很大幫助!再者,每年雨季或大雨時流到大海的雨水不計其數,政府若能投入一些經費做好保水系統建設,將雨水、廢水及馬路、村莊溝渠的水與可能流向海洋的水,加以截流,做到「不讓一滴水流漏到海洋」,使成為滲透挹注地下水資源的源頭,並增建地表水滲透成地下水之來源之水塘、溪流及溼地,將對金門之保水、節水及水資源之開發有很大的幫助。為因應金門發展觀光或陸客來金旅遊,在無法等到大陸接水或中央改善供水問題之際,我們應立刻做到省水節水永續利用之措施。將生活污水回收淨化處理再利用,作為澆灌植栽及沖馬桶之中水系統之建立,更是省水或補注地下水源最好的方法。
總之,只要我們能做到以上幾點,共同響應愛水護水運動,珍惜水資源,才是金門永續發展根本之道。為求金門未來更為蓬勃發展,當然還需要有未雨綢繆之計,效法及借鏡新加坡之經驗,繼續進行各種水資源開發與利用,讓金門世世代代都不會有「無水之苦」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