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迎城隍成為金門的旅遊招牌﹗
金門相沿三百三十一年歷史的迎城隍廟會,於四月底正式啟動,預計持續一整個月,讓觀光客及鄉親們,盡情感受金門城隍廟會的極致魅力。綜觀今年的迎城隍活動,仍是古早味為號召,除了尬輦大賽、陣頭體驗、百節蜈蚣座遶境、踩街及妝人遊行、陣頭大會師表演、兩岸三地民俗邀演、妝人化妝比賽、建國一百神輦搖擺、攝影比賽、城隍文物展及建置浯島城隍解說系統等外,重頭戲為城隍巡安大遊行,而今年度特別推出純人力的百節蜈蚣座陣頭,規劃長度為一六八公尺,並向金氏世界紀錄委員會申請認證,為建國一百年的金門廟會寫下嶄新的紀錄。
誠然,迎城隍已是金門年度最重要的民俗宗教活動,尤在公部門積極投入觀光誘因下,精彩度更勝以往。但如何在熱鬧的民俗節慶中,擷取觀光的特色元素,並兼具永續發展的誘因,恐係是另一個頭痛的問題。
金門地區發展類似的觀光活動不少,最受質疑的便是客群的問題。如果只是關上門來自個樂活,公部門實毋庸投注太多心力,只要善盡地方政府的角色、給予必要的幫忙與協助,很容易便能皆大歡喜。然而,縣府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不但介入了活動規劃,甚至連香路、陣頭都期待能有更完美的表現,那就不僅是掌控好宣傳與行銷的問題了,而是要擔負全盤的成敗。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站在地方政府拓展觀光、行銷地方的立場上,卻有非做不可,甚至是「一年只能比一年更好」的壓力。對於縣府的用心與努力,想必多數鄉親都心有同感,單是城區內的活動氛圍營造及造景布置,便令人耳目一新。當然,這些耗費經費與心力作為,也不一定都能贏得掌聲,甚且有人會對其實質回饋的觀光效益,產生質疑。所幸今年在交旅局的規劃、旅行公會的配合下,已提早在各大旅展促銷相應的遊程,亦有不壞的成績,但回歸到迎城隍的主體,似還有許多扎根工作有待完善。
其一,陣頭表現。迎城隍最大的看頭,應在巡安繞境時展現的陣頭氣勢與內容;往年,由城區四門或全縣各境集結來的陣頭都能將遊行妝點得多姿多采,想今年亦不遑多讓。然這其間經常衍生傳統與標新上的突兀,及因遊行隊伍冗長,致馬累兵疲。其實,金門迎城隍的最大特色當在對傳統的堅持,然而創新元素的賣點,亦不容忽略。基此,是否可考慮在城隍遷治正日,仍以傳統遊藝活動為主;創新部分,則以個案計畫、熱場的形式呈現,如此,當可創造更大的活動效益。
其二,活動的整合。迎城隍活動自然應以地方廟會組織為主,其他配套為輔,縱是導入觀光元素,也應予管委會更多參與的機會,訴求扎根與永續。諸如:廟會傳統禮俗部分,可以專人導覽的方式,讓遊客有更深入的感受;對於商業機制的介入及開發,也要予地方社團有更多嘗試的機會。特別是在活動的整合上,最忌令出多門、無所適從。公部門實可考慮強化其「補強」活動的角色,予民間協會組織更多成長的機會與空間。
總之,一次大型活動,端賴眾志成城的決意推行。迎城隍已為金門重大的年度盛事,冀望今年能以更精準的流程管控、更精采的活動內容,實現李縣長「一年要比一年進步」的指示,讓迎城隍成為金門重要的旅遊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