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中華心金門情──期待「中華世界金門總會」凝聚全球鄉情力量

發布日期:
點閱率:504
字型大小:

就在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之際,一個能凝聚全球鄉情的同鄉會組織,隨著「中華世界金門總會」的誕生,實現了海內外鄉親的初步期待;在持續推動「世界金門日」外,未來如何在「中華心,金門情」的精神下,建構發展目標,訂定行動策略,更為廣大鄉親所關切、注目。
「中華世界金門總會」於二○一一年五月十五日召開第一屆第一次理監事會議,縣議長王再生高票當選理事長,他強調了「透過中華世界金門總會平台發揚金門人出外打拚的精神,以及行銷金門,並歡迎旅外金門人返鄉參與建設,讓金門躍上國際舞台」。
在建國百年的金門鄉情氛圍裡,福建省主席薛承泰於元旦所發表的〈中華民國金馬旗揚一百年〉專文裡,語重心長指出「地球上只有這兩個地方,可以用中華民國的立場寫足一百年的歷史,這是一部庶民生活的發展史;金馬在中華民國旗幟下沒有遺漏任何一年歲月的刻劃」,主席的文字,是一種呼聲,也是一種期待,希望長處土地邊陲、政治邊緣的金馬被看見、被理解、被重視。
建國百年的鄉情期待,金門的歷史、金門的出路,多了被聚焦討論的機遇,但正如龔鵬程教授在金馬解嚴日發抒的論點「只有對自身未來命運縝密的規劃,才能免於匱乏與困頓」。金門、金門人如何走出歷史宿命、島嶼宿命,展現土地自信、文化活力;「中華世界金門總會」的成立,是一個好的開始,就如何凝聚全球金門人力量,綜合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王水衷所提意見,我們有三點建言:
一、建立金門人力資源庫:根據各項可靠統計資料,數據顯示,澎湖十萬人口的姓氏中有百分之八十五係明清自金門徙來,戰後設籍台灣的金門人有三十三萬四千四百人,一九四九年留居大陸的金門同胞計一萬二百八十一人,南洋散佈五十萬金僑,連同現居母島金門的十萬人口,海內海外已形成「百萬金門族」大氣候,但人口、人才、人力,不能止於統計數字,特別是各領域、各行業的菁英,都得透過鄉情的凝聚,人力的整合,各界鄉親通力合作,把金門人找回來,建立「金門人力資源庫」,數字才能化為力量。
二、整合金門同鄉會鄉情力:繼明、清之後,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砲戰」,再掀起台灣的金門移民潮,一九七○至二○一○年的四十年間,北、中、南及花蓮、屏東,已發展出二十多處金門同鄉會、公共事務會、宗親會,如再加上大陸的同胞聯誼會、南洋的同鄉會與互助會,全球計有一百多處金門同鄉會所,形成一張世界金門地圖,它們扮演著連繫鄉親、傳遞鄉訊、凝聚鄉誼的重要角色,但各地同鄉會之間亟需統合機制,因此,建立一超然的世界金門同鄉總會、世界金門發展基金會,建構網路、出版刊物、擴大世界金門日,藉由全球同鄉會的串連,才能產生更廣泛的族群影響力。
三、推動金門走向世界:用國際眼光規劃,發展金門,才能免於長期鎖島、鎖國的偏狹心態。當下金門,相較於特區化的廈門,仍缺乏國際化的經濟、硬體條件,但不乏多樣性的獨特文化資源,諸如閩南、戰地、僑鄉 與生態文化,這些文化條件,比經濟、科技條件更能吸引世人的目光投注;建築大師李祖原倡議將金門打造成世界級和平聖地,藝術大師李錫奇醞釀打造金門現代美術館及國際地標,文建會推動金門登錄世界文化遺產,乃至金門白酒文化節的構想,種種發想,都可能產生改變,讓世界發現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
戰爭、戰地、流離、遷徙……,金門的歷史字典上,一再停留了這些帶著濃濃悲情色彩的語彙,裹足了金門人前進的腳步。其實,金門是海上仙洲,是有文化、有人才、有鄉情的地方,也是飽滿陽光的希望之島,但金門人必須走出歷史悲情,揮別土地宿命,放寬視野,拉大島嶼格局,一切才有未來可言。
建國百年,伴隨著「中華世界金門總會」的到來,讓我們為金門昔日的榮光,表達感恩之心,也為金門的前景,馨香禱祝。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