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電子書平台讓世界更貼近金門
隨著科技突飛猛進,產官學界頻相結盟,創建了更文明的現代社會,金門自解嚴後,各項建設蓬勃發展,借助學界知識與協助,也讓努力成果更貼近目標,同時累積著不少重要發展與研究成果,成為金門可貴的文獻史料,本縣不妨責成專門單位,將這些文獻瑰寶加以整理,以PDF格式製作成電子書公告在縣府專門網站,提供各地民眾觀摩下載與研究參考,藉以闡揚金門薈萃人文氛圍,同時增添金門文明曝光率。
由六零年代起,在金門一些老師的努力下,開啟地區文史工作的風氣,許多人努力不懈的採擷在地采風,發掘並保存著許多幾近流失的文獻史料,七零年代起,台灣學府研究也漸將觸角延伸到金門,各種金門題材相繼成為研究生的參考題目。八零年代後,受到文資法與採購法等規定影響,伴隨著許多重大工程的研究計劃因應而生,而台灣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同時也帶動許多研究與研討專案的流行,在縣府常年高度重視下,金門因而擁有當下各項研究文獻史料豐厚盛況。
告別軍管後,由地方建設到社會福利,由文化活動到觀光遠景,在在都呈現本縣縣政成果豐盛的一面,而各項實體建設之外,相關的文獻資料或是以專案計劃成果存查,或是以個別研究成果結案,或是以研討會論文為活動劃下句點,經過長久時間沉澱後,這些文獻若不出版,往往塵封箱底,成為歷史檔案,細心的工作人員或能善加保存,列入業務交接,若遇到承辦人員粗心大意,致讓這些文獻史料損毀或遺失,對地方而言,浪費又可惜。
綜觀本縣公部門各項相關研究成果,以縣府各局室為大宗,各鄉鎮則次之;而各計劃背後牽涉的預算經費,由近百萬的專案研究,到數百萬的研討會議或景觀規劃,以及數千萬的古蹟修護等等,都是以公帑支付,也就是花費百姓血汗錢而成,相關的研究計劃與專案成果所有權都當歸屬政府,民眾同時更有分享與參考的權利,由政府加以公開,提供給海內外的民眾一同參考,不僅是回饋,更是重要的分享。
知識蓬勃發展年代,專業分工鉅細靡遺,有鑑於政府出版品越見熱絡,專責管理的研考會對是項業務特別重視,並要求各縣市研考單位積極管理。本縣文化出版有目共睹並深受好評,而公部門出版品總數居各縣市之冠,各項專案計劃成果累積而成的文獻史料也是首屈一指,可謂相得益彰,將這些研究成果既有光碟檔分別製作成電子書,以可閱讀格式PDF檔公告在縣府專門網站,也算是最先進輕便的電子出版,最熱門有力的文宣管道。
網際網路促使天涯若比鄰,帶給現代人非常便利的生活,全球各地的民眾想要認識金門,已不必千里迢迢跑到金門不可,隨時都可藉由本縣全球資訊網,瀏覽金門當下最真實生活面貌,若是下載金門各項電子書,再透過研究成果文獻內容仔細閱讀當下的文化金門,是海內外各地民眾瞭解金門、貼近金門的重要方式,更是金門走向國際,與世界接軌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