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氏紀錄後的省思

發布日期:
點閱率:600

日前金門迓城隍遶境,千人純人力肩扛蜈蚣座,締造了金氏紀錄。這座蜈蚣座總長一百七十六公尺,搭載了兩百名妝人小朋友,不但挑戰金氏紀錄成功,更為金門迓城隍系列活動帶來采聲,當然對金門觀光等訊息亦帶來不少利多,值得鼓舞及歡欣。誠如來自英國的金氏紀錄認證官Anna Louise所表示的:從未見過如此繽紛精彩的傳統藝陣,此次的文化體驗對她來說非常新鮮,也看到了金門地區民眾的熱情、小朋友們的天真可愛。
然而就在此時,我們卻看到以春吶聞名的墾丁受到破壞生態,及治安隱憂的質疑;剛得到人氣王的士林夜市受到宅神朱學恆的貶抑。而根據洛桑管理學院及美國科爾曼集團的研究發現:在知識經濟時代,任何一項活動能永續發展者,都脫離不了四個因素:文化創意、環保、基礎建設、政府效能。事實上洛桑管理學院每年對全世界各國政府競爭力的排名指標雖說高達三百一十二項;但其核心指標也就是這四項。而墾丁春吶及士林夜市受質疑諸問題,不也正於在此?因此,我們之所以在采聲之後提出本論述,除基於媒體之社會責任外,更「交深言切」的愛鄉情。
金門!這個長久處於偏遠之小島,各項資源短缺,就世界各地成功案例來看,唯有發展觀光才是至道。但誠如本文所述的,如何建立在文化創意、環保、基礎建設、政府效能等因素上,這才是我們在金氏紀錄之後應有的態度;負責的態度。且先以文化創意來說,活動承辦單位應想方設法,讓這項金門獨特的迓城隍活動,與台灣行之有年且蔚成風潮的媽祖遶境相區隔。切莫以媽祖與城隍為不同信仰來自我安慰,而是應以觀光客、外地且陌生客,甚至有可能是無宗教信仰的觀光客來省思。
其次是,是否應省思在世俗迓神活動中,似乎已不可欠缺燒紙錢、放鞭炮、流水席等活動,是否可能有其他方式加以取代?以符合永續、生態、輕食的世紀趨勢。若不行,又有何對策來因應與補救?對活動之熱潮是否會嚴重影響呢?更重要的是如何擺脫封閉、八股的鄉俚文化,早日以普世價值的觀光元素進軍世界。
還有不要忘了觀光客來到此地等各項需求:從食、衣、住、行等基本需求外,更別忘了成功的觀光活動,不是滿足於吸引在地人,而是要吸引外地人;尤其是全球各地有高消費能力的觀光客,這才能帶來高經濟價值。但也別忘了這些高消費能力者的觀光客,對於一般食、衣、住、行等需求,就已不是一般基本需求了,而是具有享受、慢遊、品鑑的層次了。此次的迓城隍,縣府趁勢推出「公共自行車」的概念,就是一次成功的操作,相信有許多遊客也在自行車慢遊的過程中享受了獨特的金門風情。金門容或尚未完全具備前述各項優質條件,相關投資案也正在規劃、進行中。此時相關議題的規劃、整合、執行就涉及到政府效能了。
優劣之處,唯人自知。因此我在此采聲不絕之際,本於良知與桑梓之情,特就台灣最近案例與普世價值,以前瞻遠見之面向提出論述,無非希望有朝一日,真能將金門提昇至世界格局之觀光重鎮,尤以金門觀光展規劃一日不能等,敢以此為此次活動祝!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