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樂活遊金門邁步走﹗
最近到金門旅遊的朋友應該會發現,除了沿途漂亮的風景、迷人的綠蔭外,不時出現在車道兩旁的鐵馬騎士,也是另一款特色與風情。
金門縣地形平坦,道路景觀優美,再加上人車不多,騎自行車慢遊是最輕鬆、最沒有壓力的旅遊方式,縣府結合觀光發展推動鐵馬樂活遊,前陣子更採購500輛具6段變速、LED 車燈等功能的金門公共自行車,分布在金城車站、山外車站、林務所、烈嶼鄉文化館、翟山坑道、金水國小及雙鯉濕地自然中心等12處景點,提供遊客免費借用。無獨有偶的,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也斥資二千萬元打造全國公部門的第一座自行車故事館,並在啟用中山林全長七點二公里的自行車道,為鐵馬金門遊打造新的亮點。
在節能減碳的風潮中,自行車已是時髦及健康的代名詞。金門本地鐵馬愛好者不在少數,更不時聽聞組隊前往大陸、台省各地進行聯誼交流的新聞。對於這樣的風潮我們表示支持,更認為當下的金門理該朝向精緻化旅遊的方向發展;既可深度體會金門的美,更能展現金門恬適閒情的一面。鑑於各縣市的發展經驗,我們認為仍有以下方向,可供金門發展單車旅遊參酌、改進。
其一,設置單車專用車道。金門一般道路狀況好,不至於產生如都會城市般,「騎車如騎馬,閒情變酷刑」的窘迫,但因普遍缺乏單車專用道的劃設,車行上路總要負擔不少風險;特別是在親子同行時,潛在危機更不容小覷。目前金管處雖在中山林劃設有專用車道,但畢竟難以滿足單車族的脾胃。而台省諸多縣市都會在旅遊景點動線上劃設自行車專用道,高雄市甚且在市區中都已普遍設置,可見其對單車族的友善程度,不言可喻。金門按說劃設單車專用道不難,如何養護卻是關鍵。金門迄今尚難以設置環島的自行車專用道,對於鐵馬樂活遊的推廣,難免美中不足,但至少先有一段示範性單車專用道吧!既為樂活遊打品牌,更在為減碳島奠基。
其二,完善的騎乘教育。金門會騎單車的人口不少,但真曉得如何專業、安全騎乘上路的,卻屬鳳毛麟角。這可能因為相關的基礎教育不足,但更大的肇因在於,很少人會把單車騎乘教育當回事,總認為那是可有可無的事。據統計,腳踏車的意外事故每年有七、八千件。其中有70%是被汽機車追撞,而死亡案件中超過60%是因為頭部外傷。因此,「自行車騎士首要學會保護自己」,諸如:安全的裝備,包括安全帽、前後車燈、反光標誌、鈴鐺等,穿著較鮮艷的服裝、檢查煞車,以讓事故發生的機會降到最低等。這些知識與配套勢必要隨著自行車騎乘的普及,有計畫的持續教育、普及推廣,但目前卻少見相關的探討及努力。
其三,車具的再生與利用。許多縣市的環保單位都致力於腳踏車車具的再生與利用,本縣環保局在這方面起步甚早,推廣卻還有待加強。交旅局早期採買的公共自行車,常因儲放不良而舊廢,徒惹爭議。試想如能有一套完整的養護,以及再生利用計畫,相信定能為金門鐵馬行帶來更多的無形效益。
有人說,「騎單車是認識城市最快的方式」,「樂趣、健康、環保」則是單車行的三大主軸,為了達成既定目標,顯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